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畢業就到公訴一處工作,1996年因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1999年年度考核優秀並被評為首都五好檢察干警、優秀共產黨員。1997年曾參與辦理市直某機關下屬的上市公司海南民源農業發展公司(股票名“瓊民源”,是“中關村”前身)提供虛假財務報告案。該公司的虛假財務報告直接導致2元的股票飈升至24元而停牌。年輕的他,已經歷過大案考驗。在同事眼裡,他肯鑽研、工作努力,業務素質較高。

書記員王大東,法學碩士,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學習勤奮刻苦,法學理論強,書寫又快又好,精通電腦、辦公自動化和多媒體示證系統。

這些同志的共性是:政治可靠,責任感強,事業心強,業務素質高,團隊精神強,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黨組會經過充分研究,採納了方工的建議,確定由方工與王忠華、朱蘭、陳速共同組成公訴人陣容,王大東擔任書記員。

為保證李紀周案查辦工作的高效進行,北京市檢察院指派審監處副處長權利新、代理檢察員石磊準備李紀周案的二審工作,並與一分院的同志共同組成“8·10”專案組。8月10日晚上,專案組的同志們匆匆與家人告別,集體進駐高檢院西區的招待所。

卷中初識貪官

1944年12月18日,李紀周出生於延安,他的父親是名老紅軍,安徽省金寨縣人,參加過長征,延安時期已經從事公安工作。建國初期進入公安部工作直到離休。他的母親也是老紅軍。老兩口都爬過雪山、走過草地、走完長征。在這樣的革命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李紀周走上先穿軍裝、再穿警服的人生之路,頗有子承父業、順理成章的味道。1969年,他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隨即分配到北京衛戍區警衛一師,成為一名軍人。1979年11月轉業到公安部消防局工作。這些,比起一起玩耍、在公安部大院長大那些的孩子,還不至於使他產生多少優越感;相反,他因小兒麻痺後遺症,一條腿殘疾(也許讓人費猜疑,軍隊和公安機關都對身體條件要求很高,當初他是怎樣成為一名軍人、又怎樣進入最高公安機關的?二三十年了,沒人能說清。有人推測,與他的革命家庭出身有關:我們願把雖然身體殘疾卻是僅有的一個的兒子獻給祖國邊防,誰能說不感人?),時有自卑感。真要找出他與同伴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他不如小夥伴們活蹦亂跳。他身體弱,以至於十來歲了,他父親有時出門還揹著他,乘公共汽車還為他佔座位,怕他站累了、挨擠了。

計算起來,李紀周出生時,他父親已經41歲了,而李紀周也是家裡惟一的兒子。先前公安部宿舍在木樨地,每天早上有班車接送。有經常坐這一班班車的人士回憶說:“他爸爸真是疼受這個兒子,經常早早地起床,到班車上佔一個座位給李紀周。”父親1998年去世,時年95歲,而這年年底李紀周即被“雙規”,所以也有人感嘆:“幸虧他爸爸‘走了’,否則不知會多傷心。”

“乾乾淨淨”,這是多數人評價李紀周所通用的一個詞,而且,“他的頭髮總是弄得鋥亮,根根細緻,根根到位”。公安部裡的老人評價李紀周是“懂禮貌”,在部裡如果碰見老人,有職務的,李紀週一律叫職務,沒有的則叫“叔叔”、“阿姨”,即使後來他坐到了副部長的位置,仍然如此。有人觀察到,在部裡食堂吃飯,打菜的師傅給別人半勺,給他會是一勺。當然,這時李紀周已經是副局級了。“不過,很難說別人是衝著他的官位去的,與他同級別的官員也很多啊。”即使在這些非常正面的評價裡,也有一個共同的判斷:“(李紀周)特別愛玩。”而治安局所管轄的領域,在過去一般描述為“特種行業”,也即酒店歌廳舞廳、大型文藝體育表演……在最近20年裡,“特種行業”早已成為城市化的象徵。

李紀周的升遷,多大程度上得到他父親的幫助?這個問題,無論是李紀周曾經的上司,還是後來接任他位置的官員,答案很一致:“沒有!”

李紀周的父親是安徽金寨人,參加過長征,許多在公安部工作過的人都對他有記憶,說起他,大家首先會說起他的外號:“老天爺”。這個外號的來由有解釋說是他的口頭禪就是“老天爺”,所以別人慢慢地也這樣暗地裡叫他了。還有一種說法是,他是工農幹部,文化程度不高,一直在公安部辦公廳行政處工作,經常需要管理的是工人,而他又保持著軍隊的工作作風,因此被稱為“老天爺”。

法庭上的李紀周神情黯淡

“老天爺”給人的印象很好,他不是那種一板一眼,嚴肅過分的人,隨和再加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