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強、能忍受軍事勤務中一切艱難困苦的軍事工程師……”

這就是陳賡強調的軍事工程師的“四個定語”,歷史賦予哈軍工的崇高使命和跨越時代的“哈軍工精神”皆濃縮於此。

“毛主席審閱了我們學院的教學計劃了!”這條喜訊不脛而走,在哈軍工引起巨大的反響,深受鼓舞的人們滿懷信心地迎接第二個學期開學。

在共和國的教育史上,毛澤東親自審閱、修改一所大學的教學計劃,僅有哈軍工一家。

24 以我為主 學蘇聯真誠友好(1)

以我為主 學蘇聯真誠友好

百鍊成鋼 野營場衝鋒陷陣

毛澤東親自審閱第一期教學計劃,令蘇聯顧問團感到異常驚詫和十分榮幸,奧列霍夫神色莊重地對陳賡和劉居英說:“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能在日理萬機的繁忙中親自審閱我們學院的教學計劃,實在出乎我的意料,這在我們蘇聯是不可思議的事。”

1954年春天,幾十名蘇聯專家逐批來到學院,一時間,文廟街上的小轎車排成長龍。如何向蘇聯學習,如何與蘇聯顧問合作好,是擺在院黨委面前的又一重要課題。

首先,陳賡與奧列霍夫之間同志加兄弟的親密關係為全院做出了表率。

1954年春,奧列霍夫感冒了,臥床不起,陳賡和李懋之到紅軍街33號探視。剛進門,陳賡就急切地問:“好些了嗎?我可以打電話,請北京立即派飛機送專家來為您診治。”

奧列霍夫從床上坐起來說:“謝謝!我怕傳染給你們,你們怎麼來了?我好多了,千萬不要打擾北京。”

李懋之代表學院向奧列霍夫送了一筒茶葉,陳賡又叮囑廚師要調理好首席顧問夫婦的伙食。不久,陳賡還是把奧列霍夫送到北京東交民巷特診醫院住院治療,夫人奧列霍娃隨行,住西直門總政招待所。陳賡指示鍛鋼陪同奧列霍娃遊覽故宮和頤和園等名勝,當時劉有光在北京,陳賡又委託他請在京開會的葉果洛夫和奧列霍娃去全聚德吃烤鴨。那年暑假,奧列霍夫回國休假,陳賡贈送一套竹漆茶具,奧列霍夫回來時,回贈陳賡一隻方盒鬧鐘,刻上“贈陳賡將軍”的字樣。

真誠友好,以禮相待,是陳賡與蘇聯顧問共事時的一貫態度,不僅影響到全院,而且影響到全市,一年前的一段故事讓省市領導至今不忘。

1953年秋,哈工大的一位蘇聯教員不幸病逝於教學崗位上,陳賡在徐立行、張衍的陪同下,親自到哈工大弔唁。起靈時,陳賡不顧勞累,和大家一起到火車站送靈。站在月臺上,陳賡才發現,省市領導沒有來人,陳賡勃然變色,他吩咐張衍道:“快給他們打電話!蘇聯專家為我們死在崗位上,省市政府官員不來送行,說不過去嘛!”

在黑龍江這“嘎瘩兒”,哪位首長的烏紗帽比陳賡的大?這個玩笑可開大了。一會兒工夫,李延祿、呂其恩、王鶴峰等省市領導匆匆趕到,他們磕磕碰碰地跨過鐵道線,氣喘吁吁地跑到陳賡面前,陳賡慍色猶存,一聲沒吭,此事在省市領導中引起不小的震動。

陳賡牢記著毛澤東的話,準確把握學習蘇聯的政策尺度。他在一次黨委會上說:“學習外國先進的東西是需要的,特別是要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但是,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不能把我們自己的好東西丟了。什麼叫先進經驗?經過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而且效益最高的才是先進經驗。外國的東西並不都是好的、先進的,中國的東西也並不都是不好的、落後的,我們學習外國絕對不能盲目地學。”他停頓一下,明確地說出學習蘇聯的原則:“學習蘇聯,有的全學,有的半學,有的不學。具體說,科學技術要全學,行政制度要半學,政治工作不學。”陳賡還常對幹部們說:“學習別人的經驗要同自己的獨創相結合,在技術方面,我們是‘拿來主義’,先把他們的經驗拿過來,認真學到手,慢慢變成自己的。”“遇到分歧不要當面頂撞,要講究方式方法,多做解釋工作。”

徐立行則用三個字來概括學習蘇聯,叫“牛吃草”,先吃,再細細咀嚼。

對於遠道而來的蘇聯專家,哈軍工首先做到“賓至如歸”。

專門負責專家生活的招待科千方百計,讓專家在學院裡生活得愉快而舒適。

每天專家食堂要準備7菜3湯,外加14個冷盤和酸牛奶。任何食品必須保證新鮮、高質量。比如買野雞,只能是獵槍打的,不能要毒殺的;每週晚上要給專家放映3場蘇聯原版電影,大和旅館的俱樂部裡有蘇聯各種報紙、雜誌和畫報,還有檯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