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發展潮流,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時代精神,一種救國救民、發憤圖強的民族精神,一種“不為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革命精神,融化在熱血沸騰的身軀之中。

筆者為何要涉及那麼久遠的年代?這是因為不瞭解陳賡的歷史,就無法瞭解哈軍工的歷史,不瞭解“黃埔精神”,也無法深刻理解“哈軍工精神”,這兩所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軍校,因為有了陳賡,自然產生了一種親切的歷史情結。

對於任何在教育史上稱得上“名校”的大學來說,其成功之路無不有賴於一位或幾位可以鑄就“校魂”的大師級歷史人物。試想,如果歷史不把一代宗師、民主鬥士、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推上北京大學校長的位置上,北京大學的百年輝煌和中國第一名校的榮譽恐怕又當別論了。所以,今天的北大人尊崇蔡元培先生為“北大之父”。同樣的道理,當筆者認真探究哈軍工的歲月鉤沉,求索她何以成為中國一代名校的原因,自然要沿著歷史的長河溯流而上,走近“哈軍工之父”陳賡大將,感悟他的人生脈搏,因為是他建立了哈軍工,是他鑄就了“哈軍工之魂”。

公元1903年2月27日,清光緒二十九年農曆二月初一,陳賡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龍洞鄉二都柳樹鋪(現稱羊吉安村)。6歲時,陳賡入私塾啟蒙讀書,爺爺陳翼瓊給孫子取了個學名叫庶康,字傳瑾。陳賡的爺爺出身貧寒,後奮而投奔湘軍,驍勇善戰,擢升花翎副將(相當於師長),御封“武顯將軍”,1885年,爺爺防倭後遂解甲歸田。老爺子俠肝義膽,熱心公益慈善諸事,對孫子的影響很大,陳賡自幼就立下效命沙場、建功立業的大志向。1916年底,父親把13歲的陳賡從東山高等小學堂叫回家,要請家教並親自管束,同時又逼他和一個比他自己大兩歲的富家女子成親,性格倔強又受到新思想影響的陳賡不接受這種命運安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投湘軍當了兵,此時,他才改名為陳賡。四年的湘軍生活,在軍閥混戰中陳賡受盡磨難,一身疥瘡,病倒軍旅,追隨他投軍的三弟也不幸病故,陳賡對湘軍徹底絕望了。

1921年,陳賡脫離行伍,來到長沙,在“五四”思潮激勵下的陳賡滿懷獻身革命的激情,他認識了毛澤東並進入毛澤東創辦的自修大學學習,他的思想產生了飛躍。1922年,陳賡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這位舊時代的叛逆者成為自覺的革命者。後來,他在創辦哈軍工時曾向主要助手張衍說過自己的入黨問題:“我的黨齡本應該是與黨同齡,1921年我就在湖南黨的小組工作,提出入黨請求,可當時黨的負責人說,陳賡出身於地主家庭,是個大少爺,應該多考驗一個時期再說。就這樣,1922年才批准我入黨。”

1923年底,黨選派陳賡南下廣州,入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1924年3月,對舊式的陸軍講武學校頗為失望的陳賡,投考籌辦中的黃埔軍校,被錄取為第一期第三隊學員。學習了7個月,陳賡以優異成績畢業,被留校工作,歷任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候補幹事,第二期入伍生隊連長,第三期步兵科副隊長,第四期步兵科一團七連連長等職。在黃埔軍校期間,陳賡十分敬佩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而周恩來也非常喜歡品學兼優、膽識過人的陳賡。陳賡一生都師從周恩來,與周恩來保持著師生加兄弟的深厚情誼。

txt小說上傳分享

1 東征救蔣 青年陳賡黃埔揚威名(2)

1925年的廣州,戰雲密佈,廣東革命政府處於危急之中。為了擊敗軍閥陳炯明的叛亂,黃埔軍校學生軍兩次東征,其間又回師廣州,平定滇、桂軍閥叛亂,在激烈的戰鬥中,年輕的陳賡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指揮天才和深入虎穴、孤膽英雄的大智大勇。

1月,黃埔軍校學生軍作為東征軍的右翼,攻淡水,戰棉湖,克五華,銳不可當。當東征軍節節勝利的訊息傳到北京的時候,重病不起的孫中山先生高興得熱淚盈眶。22歲的陳賡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在帶兵的連級幹部中初露鋒芒,給黃埔軍校校長、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和蘇俄顧問加倫將軍等高層領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月,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在廣州叛亂,東征軍緊急回師,###楊劉。兩軍對壘之際,派誰去偵察敵情?在火線上指揮作戰的周恩來主任想到了陳賡。陳賡洗淨滿臉的油泥,換上整潔的學生裝,告別周恩來,劃小船潛入廣州市區。

叛軍控制下的廣州烏煙瘴氣,陳賡小心地穿街走巷,突然看到路邊有捆叛軍扔下的反蘇###傳單,他計上心來,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