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坑道戰術,陳賡可是個專家了,淮海戰役期間,陳賡所部四縱普遍採用壕溝戰術,夜裡戰士挖坑道和壕溝的聲音震得國民黨部隊心驚膽戰,最終全殲黃維兵團。陳賡結合當年的作戰經驗,又分析了朝鮮戰場的實際情況,先指揮三兵團的12軍動手,在陣地上挖坑道,遇到堅硬的石頭就用炸藥炸,很快12軍就實現陣地坑道化了。
4月下旬,陳賡主持召開各兵團、各軍參謀長的築城會議。這次會議以後,志願軍全軍構築坑道工事的高潮在統一的要求和組織下,蓬蓬勃勃地展開了。陳賡得知15軍接防的陣地連一條坑道也沒有挖,便立即命令12軍和60軍分別抽調部隊,幫助15軍趕挖坑道工事,陳賡又請國內工業部門解決炸藥和各種挖掘工具,經過幾個月的時間,15軍陣地上挖成了完整的坑道體系。
。 想看書來
第3章 日夜兼程 陳賡奉召擔重任(3)
後來的史實,證明了陳賡作為傑出軍事家的遠見卓識。是年秋天的上甘嶺戰役,15軍和12軍的陣地經受住了世界戰爭史上空前集中火力的最嚴酷的考驗。雖然此時陳賡已不在朝鮮,但是他精心領導和組織的坑道作業,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他的部下三兵團的廣大指戰員也以赫赫戰功雪洗了第五次戰役失利之辱。
再說軍委這邊。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過問下,聶榮臻和粟裕把籌建軍事工程學院的工作納入總參四五月份的重點計劃。關於確定軍事工程學院院長的人選問題,經過幾番醞釀,中央最終選定了陳賡,雖然筆者尚無法找到確鑿的文字史料,但透過採訪,可以大致推斷中央的這一重要人事決定應是在5月份。中央為什麼要選定陳賡?這是因為陳賡革命資歷深、文化水平高,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有很高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和豐富的革命鬥爭經驗;陳賡身經百戰,善於治軍,特別是他曾經主持過軍政學校,有辦學的經驗;還有重要的一點,他是我軍惟一同法軍和美軍都交過手的高階指揮員,對現代化戰爭的特點和技術裝備的重要性有深切的體會。把籌備工作交給陳賡,黨中央是放心的。
1952年5月30日,第二高階步兵學校訓練部副部長張文峰奉命到北京,見到中央軍委軍訓部部長肖克,肖部長告訴他,中央決定成立“軍工學院”,並明確了二高步校要搬到哈爾濱籌建這所大學。肖克把蘇聯顧問提供的關於建立學院的編制關係表交給張文峰帶回重慶。
既然中央軍委從全軍挑選了一所好的學校作為籌建軍事工程學院的基礎之一,那就得先介紹一下第二高階步兵學校的歷史:1948年春,由豫陝鄂軍區司令員陳賡倡議,以抗大為模式,以四縱隨營學校為基礎,組建成豫陝鄂軍政大學,陳賡兼校長。豫陝鄂軍大開學後,中原局根據形勢的發展,決定把它擴建為中原軍區軍政大學,由劉伯承司令員兼任軍大校長和政治委員。1949年春末過長江,中原軍政大學在南京辦學,改名為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11月份隨二野進軍西南,又與西北軍政大學的主要部分合並,改名為西南軍政大學,由西南軍區賀龍司令員兼任校長,鄧小平政委兼任政委,陳賡、周士第、李達兼任副校長,徐立行為教育長,劉華清為政治部主任,張衍為政治部副主任。1951年1月,西南軍政大學改建為第二高階步兵學校,下設五個正規大隊和一個練習團。不久,二高步校由政委兼代校長餘秋裡主持工作,經過嚴格的整頓,幹部的思想作風比較過硬,1952年夏天,各類幹部和教員有800多人,第一期上千名學員即將畢業。
即將成立的軍事工程學院是一所綜合型工科大學,必須得有教授,特別是精通軍事技術的專家,這一點二高步校恐怕力不從心。恰好華東軍區司令部在前幾年組建了一個軍事科學研究室,實際上是一個研究所。這個軍事科研單位有40多人,集中了一大批高階知識分子,大多是兵工系統的專家和教授,軍委領導顯然不會遺忘這個重要的單位。
6月初,中央軍委已把第二高階步兵學校和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列為籌建軍事工程學院的兩支先頭部隊,調陳賡回國掛帥,自然就提到中央軍委的工作日程上了。
6月的朝鮮戰場,那經過血與火洗禮的陣地上,金達萊從滿是彈片的焦土中頑強地鑽出來,綻開一串串粉紅色的小花朵,燒焦的樹木也不甘寂寞,從根部伸出細細的新枝,嫩綠的野草悄然速生,把志願軍每個坑道口裝點得生機盎然。
陳賡仍日夜忙於工作。為了對志願軍入朝以來的作戰經驗進行初步總結,他在4月份主持召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