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是董紹庸和凌之鞏的師弟。畢業後他參加了中國第一家滑翔機制造廠的建立工作,幹了幾年,工廠倒閉,不得已到青島機場謀個機械長的職位。1947年,他在檢修飛機時發現了國民黨空軍走私毒品和美鈔,因此惹來大禍,鄒志楷隻身亡命上海,在老同學、中共地下黨員韓元佐的幫助下,投奔中航公司。1949年9月,鄒志楷作為起義的骨幹,積極參加了策劃工作,起義後,他和董紹庸一起走過羅湖橋。在民航局,鄒志楷是個技術能手,一面編教材,培訓年輕技術人員,一面負責檢查從蘇聯引進的飛機,跟董紹庸一樣,他對發動機的熟悉程度就像看自己的手心手背。
9 刀下留人 董必武改判死囚專家(2)
蔣志揚,南京人,生於1918年,18歲那年他目睹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為報國恨家仇,他投軍杜聿明的部隊,上司派他當教員,為士兵們講抗日道理。長沙大火使他傷透了心,他脫離部隊流浪到重慶,考入撤到樂山的武漢大學,苦讀四年,畢業後進入中國航空公司,從事機械維修工作。“兩航起義”前夕,蔣志揚任副工程師,他帶領部下們維修好所有的飛機,確保飛機隨時起飛。起義後,他奉命留在香港,保護兩航剩餘的資產。1950年秋,他和最後一批起義人員經羅湖橋回到新中國。1952年9月,他正在南京休假,一封電報催他返京,局裡正式通知他前往軍工學院籌委會報到。
嚴汝群,湖南華容人,生於1915年;李緯文,河北高陽人,生於1924年。他們都先後畢業於中央大學航空系。是“兩航起義”的骨幹成員。
那天,董紹庸等十多名民航局的幹部們,一身西裝,風度翩翩地來到恭儉衚衕報到。在等待開會的時候,他們在前院一個大魚缸旁聊天。這時一位身穿淡黃色舊軍裝的老軍人走過來,他中等身材,戴著眼鏡,也湊到魚缸邊,手搭在缸沿上,和善地問蔣志揚:“是來報到的?對去哈爾濱辦大學有什麼想法呀?”
蔣志揚打量一眼這位老軍人,心想,他大概也是調來當教員的吧,便隨口說:“沒什麼想法,咱們都一樣嘛,服從組織上的命令就是了!”老軍人哈哈笑著說:“對!對!”就走開了。
等了一會兒,徐立行來請董紹庸等民航局的幹部們進屋,代表籌委會接待大家,董紹庸等人交了人事材料,徐立行親切地與大家談了一會兒,起身說:“你們跟我去見陳賡院長吧,他要和大家見見面。”
董紹庸等人跟著徐立行來到後院一個房間,進門才知道,剛才那位可親的老軍人正是陳賡院長。
陳賡站起來熱情地歡迎大家,並講了建立軍工學院的重要意義,他說:“我們解放軍是一隻猛虎,現在創辦這所軍工學院,就是為了給猛虎添上翅膀啊。”他希望大家發揚“兩航起義”的革命精神,為國防建設再立新功。中午,陳賡請民航局的同志們吃飯,席間,他問嚴汝群:“湖南老鄉啊,你知道毛主席怎麼吃辣椒的?是用火烤著吃,你也是這樣嗎?” 嚴汝群說:“我也是這樣吃辣椒的。” 陳賡平易近人的作風把民航局幹部那點陌生感衝得一乾二淨。
一天傍晚,陳賡興致很高,他對董紹庸說:“你們民航局來的同志,家都不在北京吧?老在民航局宿舍裡對付著吃飯,不是個辦法,今晚都到我家裡來,我們一塊吃個便飯!”
李緯文高興地拍手道:“院長,能做個四喜丸子嗎?我饞肉啦!”
陳賡說:“我讓你吃個夠!走!把懋之和述祖兩位副主任也請來。”
劉雲去請李、張兩人,大家熱熱鬧鬧地擠上兩臺車,跟著陳賡直奔靈鏡衚衕。
廚師很快燒好了幾道菜,剛下班回來的傅涯也紮上圍裙,下廚忙活著。大家把飯桌抬到院子裡,扯過一盞電燈,十多個人擠在一起,有說有笑,像一大家子人。
陳賡一邊招呼大家多吃點,一邊談天說地講些笑話,說著說著,又談到抽調教授的話題上去了。
“我們現在是初戰告捷啊,”陳賡眉飛色舞地說:“黃景文在南方請到十多位教授、副教授,周祖同到武漢請到周明【溪鳥】和孫本旺兩位大教授,這幾天還要去長沙的湖南大學請人,李宓、楊仲樞和文聖常三位教授已經定下來了。懋之,你說從清華找到兩位教授,叫什麼來?”
李懋之說:“一位叫高步昆,留美博士,土木工程和橋樑專家;一位叫殷之書,水利工程專家。”
陳賡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放,直起腰來說:“你快點調嘛,還等什麼!”
董紹庸一邊吃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