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其零分紅的股份。經濟學家們感嘆:在歐美,為了滿足衝著收益而來的投資家的要求,華爾街常常透過裝置投資等,優先考慮能迅速向股東分紅的收益。在日本,由於能夠不對貪婪的股東進行分紅,企業就能將幾乎所有收益投入到裝置投資中。雖然沒有分紅,股價卻從70年代到80年代持續上漲。這一現象創造了一個神話:日本股票不同於外國股票,日本的股票絕對不會下跌。1990年,摩根斯坦利開始釋出報告,指出了日本應該賣出的危險股票,而大藏省卻將其視為與日本股市的道義傳統不符,是有悖信義的行為。
從國際市場撤退
從泡沫經濟獲得的眾多教訓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大藏省與日本的銀行以及證券公司竟然沒有學到外國金融市場中所使用的技術。一般說來,日本在世界上被讚譽為高科技國家,但在金融界水平卻明顯低下。借款沒必要歸還,股票沒有分紅,這樣的話,要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價值呢。除了尾上縫的“蟾蜍”,就別無其他合理的標準了。80年代,華爾街的經紀人開發出了複雜的電腦交易系統和數學工具,使支配現今市場的新穎金融產品成為可能,但以野村證券為首的證券公司卻絲毫不加以效仿學習。1991年以來,他們繼續縮減,野村證券一如既往不斷出現損失,也許在美國、英國還勉強維持經營。1999年大和證券把海外分店從30家降至18家,日興證券、野村證券也都關閉了大量海外分店。1998年,日本的證券公司徹底跌出了排名世界證券公司的前十位。
1997年末,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量的近40%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