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部分

子。原來雀兒不知舊法已改,政府已對逃戶作了新規定,所以燕子勝訴,可以在當地落戶。'1' 這個有趣的小故事說明了武皇逃戶政策的成功,否則便不足以解釋,為何武周時代逃戶數量如此巨大,官方統計戶口仍能增長得如此迅速。武皇去世之時,人口已由永徽初年的380萬戶增長到650萬戶,市面上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她一向重視人心向背,宣佈百姓年滿五十歲者免除徭役,比以往六十歲免除徭役的規定縮短了十年,這些德政都有助於社會穩定和生產發展。

如果說均田制的敗壞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還可以用靈活的手腕化解的話,那麼對府兵制的衝擊就不是那麼好辦了。均田制是府兵制賴以生存的基礎,直接影響到兵源問題,不是高宗時代一個整頓吏治就可以解決。武周時代甚至出現過徵召全國囚犯從軍討敵的尷尬場面。兵制敗壞,名將乏人,當營州之亂爆發時,武皇面臨的就是這樣“無將可派,無兵可徵”的窘況。

(本節未完待續)

注:

'1' 李志賢:《在危機中開創生機:評武周時期的逃戶措施及其意義》

契丹在唐代還是一個勢薄力單的小部族,並沒有抗衡中原的力量,安史之亂後也沒有乘勢興兵南下,非不為也,實不能也。這次會突然起兵反叛,責任實在武週一方,用句時髦的話說,就是民族政策不當,對待少數民族不夠團結友好。的確,與李唐三帝相比,武皇是對異族首領利用最盡、欺壓最狠的一位。徵召蕃兵當炮灰已是老套常規,垂拱三年(公元686年)吐蕃九姓亡叛,武皇令發西突厥十姓兵助國征討,十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