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禍。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表明武周時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跌。有學者認為武周的經濟發展是初唐的馬鞍型低谷,因其發展速度不及貞觀,經濟規模不及開元,但這本身就表明武周時代的經濟有繼續向前發展,以此來表明武則天的統治不力,是不恰當的。

武氏經濟方面的失分一在於逃戶,二在於惡錢。史書上有“天下戶口,亡逃過半”的說法,雖不免誇大,但武周時存在嚴重的逃戶問題應是事實。只是不能單純地認為是政府放任土地兼併等苛政引起的,也有可耕地減少等自然遷徙的因素,武氏對逃戶採取了寬容態度,允許他們在新鄉落地生根,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逃戶帶來的壓力。然而無可否認,戶籍的疏於管理對於均田制、府兵制的衰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至於禁斷惡錢不力,倒是武周弊政之一,到了玄宗時代,還令宋璟頭疼不已,直接導致了他罷相'2'。

此外,武周晚年生活漸趨奢靡,廣建宮室,修明堂,立天樞,鑄九鼎,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據說府庫為之耗竭。考慮到老太太畢生心血註定一朝而亡,想在臨死前過把癮,這心態也頗可理解,畢竟天下哪有那麼多大公無私的帝王。不過不管怎麼花錢,武氏始終注意不超越最後的底線,她會去敲詐胡商,向僧尼收稅,甚至要求京官減兩月俸祿來籌錢,但決不去動用為賑災而設的義倉,不去賣官鬻爵,比她兒子還是強多了。

文化建設則是武氏的強項。《全唐詩》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