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閥的打擊是何等沉重!由此引發當時士大夫的不滿,被鄙稱為“勳格”。然而,一千多家士族特權的喪失卻為廣大寒門子弟躋身仕途敞開了道路,加快了士庶合流,新舊交融,擴大了統治基礎,因此,這一舉動極富進步意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武后一直被人鄙薄的商人家庭出身現在鯉魚躍龍門,文水武氏成了天下第一等名門,亡父被追封為周國公,母親楊氏則被封為代國夫人,後又改封為榮國夫人,品第一,位在王公母妻之上。這樣的封號可謂別出心裁,因誥命夫人或從夫貴,或從子貴,而楊氏封號卻和亡夫周國公的封號並不匹配,這無疑是向臣民宣佈,楊氏並非因嫁了武士彠這位元戎功臣而貴,而是因她生了武皇后這個女兒而貴^_^ 時隔千年,也可約略想象得出她當時那自信滿滿的神采。

然而顯慶四年十月為進一步打擊士族而下的禁婚詔令卻不太成功。此事因李義府向名門士族求婚未果,憤而奏請皇帝嚴懲這些士族的傲慢自大。原本貞觀時期太宗修訂《氏族志》之後,不恥于山東衰敗門第賣婚附勢的風氣,要求王子娶妃、公主出嫁都儘量選取元戎功臣的子女,不議山東士族,然而魏徵、房玄齡、李績等仍然爭著向山東士族求婚,因此舊望不減,太宗也無可奈何,後來他為李治娶妻也同樣選取了太原王氏。李義府含憤上奏,便拿了貞觀朝的往事借題發揮,要求高宗秉承太宗的遺志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高宗遇到這類要求自己表現孝道的問題上是從來不含糊的(娶老婆除外),立刻下詔嚴禁五姓七望互相通婚,是為博陵及清河崔氏、隴西及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及太原王氏。然而與貴族聯姻的風俗根深蒂固,加之又是李義府含憤報復,起因並不光彩,這樣強行禁止遭到了人們的莫大反感和抵制。有的偷偷的把女兒送到夫家去,驕傲而清高的貴族女子甚至終身不嫁,拒絕與外姓通婚。旁枝散葉的破落戶甚至會以禁婚家自詡,以致抬高門第,索要更多的錢財。終唐一代,娶五姓女都是為世人豔羨的美事。像這類事情,便類似大禹治水,只能用疏,而不能用堵的。真正令到貴族豪家讓位於寒門子弟的,還是在於科舉制的推廣和完善。

科舉制度一般認為起源於隋代。楊堅父子為了擺脫昔日關隴同僚而廢除了九品中正制,改用考試的辦法來選官。然而隋代的分科考試參加者仍然需要經過官吏的推舉,和漢代的察舉制並無本質的不同。科舉制有別於前代選舉法的最根本特點——自由報考的原則,是唐高祖武德年間確定的。從那以後,讀書人不論其出身、地位、財產如何,均可自行報名參加考試,不必有官吏舉薦,這一規定,使得人才的選舉第一次從制度上超越了門閥階層,給庶民帶來了上位的機會。從中唐開始,庶族勢力迅速發展,唐末士族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科舉出身的官僚士大夫代表了整個官僚勢力,掌握取士決定權的皇權力量也就達到了最高峰,這也正是科舉制能實行千餘年之久的原因。而唐太宗對於科舉制的貢獻,主要在於大興學校,增設科目書學、算學、律學,對於書法、算術、法律進行考核並量才錄用,同時錄取人數比前代也大大增加。不過,太宗時代的高官依然主要由士族把持,這一情況在高宗時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唐高宗時期宰相中科舉出身者的比例急升到了25%,而太宗時期僅為3。4%左右。此外,高宗在罷免程知節,提拔蘇定方、薛仁貴之後,有意儘快實現軍隊的新老換屆,於顯慶二年下詔,要求五品以上的京官和各州刺史精心查訪軍事人才赴東都洛陽參加考試,用制舉的形式選拔軍事人才。此後又有親自召見新科進士問詢考核,為之後武則天開武舉和殿試開創了先例。

制度完善,國威也趨於鼎盛。自從滅西突厥之後,西域諸國望風歸附,高宗下詔以曹國、拔汗那諸國置州縣府127個,大唐疆域進一步擴大,聲威已達蔥嶺以西。龍朔元年,隨著昔日中亞大國波斯在內的河中十六國內附於唐王朝,中亞河中均納入大唐的勢力範圍之內,疆域已經達到了歷代中原王朝向西擴張的頂點。在東方,蘇定方挾百戰百勝之威再滅百濟,生俘其國主,百濟一破,高句麗的覆亡已經指日可待。北方自貞觀時期連滅東 突厥和薛彥陀之後,北方已無任何敵對勢力,前來朝拜的國家遠至庫頁島及葉裡塞河上游,聲威之所及,猶過於蒙古時代。而在南方,海南崖州及越南北部一直是大唐的直轄領土,兵鋒之銳盛,國威之遠振,甚至超過了大唐太宗時代。而經過貞觀、永徽年間的休養生息,市面漸趨繁榮,人口也增殖不少,唐都長安便在這一時期突破了百萬之眾,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其雍容華貴的國際大都會氣象,被日本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