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確認了武后在朝中的地位。至此,夫妻、父子互相牽制、共同執政的三角形政局已然形成。從唐帝國日後的風雲變幻來看,便能明白睿宗及時退位讓兒子李隆基登基對於肅清太平公主勢力起了何等重要的影響。這,怕也是血和淚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吧!有了玄武門兄弟相殘的血案,才有了寧王甘願讓三弟李隆基為太子,最終兄弟和睦大被同眠的佳話。有了武后殺子奪位的慘烈,睿宗才會在感覺自己力不能及之時,甘願提前退位以保障皇位傳承的穩定。
高宗既然決定在妻子和兒子之間走鋼絲,對於武后執政也就採取一面抬舉,一面打壓的策略,這邊廂駁回武后避位的請求,那邊廂又頻頻下詔太子監國。許敬宗退休引發的風波才平息,圍繞他去世如何擬定諡號又成為武后和朝臣角力的戰場。先作為李治的東宮舊人,後作為武后的忠實盟友,許敬宗在高宗朝可謂位極人臣。他可以隨意出入禁中,騎馬入朝,這樣的恩遇,只有李績才能相比。泰山封禪,也是他和李績出任封禪使。許敬宗在官場上頗識進退,很有分寸,因此在擁立武后的翊贊功臣都先後被高宗捨棄之後,仍然能夠屹立不倒,善始善終。除此之外,他的物慾、色慾、和名利慾,實在和李義府不相上下。李義府為了錢財公開賣官鬻爵以至被人譏為“銅山大盜”,垂涎美麗的女犯人以至逼殺大理寺臣,氣憤世家大族瞧不起他慫恿高宗頒佈禁婚令,好惡強烈到最後惹惱高宗落到可悲的下場。這些都可以在許敬宗身上找到共同點,只是許敬宗壓榨的物件是他的家人。在家族中,他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許敬宗對於金錢的貪婪,驅使他把女兒嫁給蠻夷之子以索要大量錢財,還曾因此受到彈劾。如果說這是他長期貧賤實在缺錢也可以理解,後來他已貴為宰相,權勢無人能比,還會因為貪圖鉅額聘禮而把另一個女兒嫁給出生奴隸的將軍,這人的物慾實在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許敬宗得志時已經六七十歲,史書上用“好色無度”來形容他的欲求。他曾經建造飛樓七十間,讓家妓騎馬在樓上奔走,以此為戲。老父少妻的結果是跟他的子孫爭風吃醋,為一些有的和沒有的風流韻事先後奏請把兒子和孫子流放嶺南,導致他們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和李義府一樣,許敬宗素以才華自詡,功成名就之後,他以超乎尋常的高傲來表示自己的輕蔑。跟人說話總是裝著不認識別人:“對不起,我耳朵背,記性又不好,總是記不住你的名字。不過呢,如果你是曹植、劉楨那樣的才子,就算只見過一次我也一定記得你。”李義府的好惡表現在他對支援自己的人死心塌地,對於他瞧不上的人傲慢無禮,許敬宗的好惡則表現在他隨意塗改史書上,親戚好友一律塗脂抹粉,政敵一律百般詆譭,史書完全成了他做人情的賣菜籃子。在官場上許敬宗左右逢源,接連扳倒權臣長孫無忌、褚遂良、上官儀,給他弄得罷相的宰相少說也有5、6位,手段的狠辣陰險就算號稱笑裡藏刀的李貓也得甘拜下風。李義府張狂放肆,毫無顧忌,最後全家都被流放,孤零零地客死異鄉。許敬宗卻得享高壽,還得到死後陪葬昭陵的榮耀。然而這兩人從本質上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自負才華卻長期被人看不起的寒士,一旦得志都以瘋狂的追名逐利來滿足自己的慾壑難填,用欺凌他人來報復世界,尋求心理上的平衡。年輕時的折辱坎坷,造就了他們畸形的性格,才子一旦拋棄了道德和良心,行事往往比惡棍更為可怕。而能夠收放自如地駕馭許敬宗和李義府的武后,又是何等的曠世怪傑,真是讓人難以想象。
許敬宗的所作所為,早已惹得清流不滿,藉著給他商定諡號之機來個整體發作,說他“棄長子於荒徼,嫁少女於夷貊。按《諡法》,‘名與實爽曰繆,’請諡為繆。”平心而論,這個諡號按許敬宗的作為還真當得起,可是心腹重臣一旦去世就背這麼個名也未免太不給武后面子。還陪葬昭陵呢,名與實爽曰繆,指言名美而實傷,葬禮越隆重就顯得越可笑。可惡的博士學士們還堅持不改,說諡號為繆都算給許敬宗面子了,真要論起來應該更差才對。朝廷沒法,只好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吏全部參與,集體商議,最後來了個折衷,“既過能改曰恭。請諡曰恭。”總算勉勉強強讓這位重臣的身後事不至於變成笑話。不過,要鬧到召集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吏集體商討才能得到這樣的結果,也側面反映出武后在高層官吏中的支援率並不高。如果沒有當初泛階這一手讓大批寒士入仕收買人心,事情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尚未可知。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終了。第二年,高宗突然頒佈詔令,稱許敬宗記史頗多不實,命史官重新修改,而這次任命的修史專員正是李義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