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一些偏遠農村或大山裡頭,仍然在悄悄地實行著包產到戶,大躍進時期和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有更多的地方在實行著。到1975年、1976年,溫州的永嘉縣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的生產隊竟佔77%,有三分之一的山場也包產到戶。這就是大膽的溫州人,不怕死的溫州人!

當然,這也是因為溫州的閉塞地理環境所成的條件,天高皇帝遠,你自己不說,誰會跑到這麼偏遠的地方找事。但“包產到戶”畢竟是“兩條道路鬥爭”的表現,即便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的若干問題的決定》還明確規定:“不準包產到戶、不許分田單幹。”畢竟在溫州有這麼多的生產隊在實行,涉及到這麼多的農戶,要想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在1976年冬的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溫州的永嘉縣被列為浙江省“分田單幹,集體經濟破壞最嚴重”的縣。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指出:“包產到戶”是安徽人首創的,特別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農民,怎麼會變成溫州的永嘉縣呢?確實,報紙上都是這麼說的,但小崗村的包產到戶是1978年才實行的,溫州農村比之早了好多年。問題是溫州人記取了李雲河的教訓,只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