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知道,這一家姓氏的拼法經常變化,居處也不固定。希特勒這一家人有一種不能安定下來的氣質,總是要想從這個村莊搬到另外一個村莊,從這個行業改做另外一個行業,不願有緊密的親屬關係,而在同女人的關係上喜歡過一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
阿道夫的祖父約翰·格奧爾格·希德勒是個到處打短工的磨坊工人,在下奧地利的各個村子裡串來串去。在1824年,第一次結婚後5 個月就有了個兒子,不過母子都在產後死了。18年後,他在杜倫紹爾工作的時候,娶了一個47歲的農婦,名叫瑪麗亞·安娜·施克爾格魯勃,她是施特羅尼斯村子的人。在結婚前5 年,1837年6月7日,瑪麗亞就生了一個私生子,名叫阿洛伊斯,後來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父親。極有可能,阿洛伊斯的父親是約翰·希德勒,雖然我們弄不到確鑿的證據。無論如何,約翰在後來娶了這個女人,但是同當時這種情況下的通常習慣相反,他沒有想到在結婚後把這個兒子正式登記。這個孩子一直到長大都叫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
安娜在1847年去世,此後30年約翰·希德勒銷聲匿跡,不知到哪裡去了。後來到84歲那一年,他才在瓦爾德維爾特爾的威特臘鎮出現,這時他的姓氏已改為希特勒,他在3 個旁證面前,向一位公證人宣誓,他就是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的父親。從可以弄到的記錄來看,這個老人為什麼隔了這麼多年才採取這個步驟,他為什麼終於採取了這個步驟,這一點是不清楚的。
根據海登的說法,阿洛伊斯後來告訴他的一個朋友說,這樣做是為了幫助他能夠從他的一個叔父、那個磨坊工人的弟弟那裡弄到一份繼承權,他就是由那個叔父撫養長大的。總而言之,在1876年6 月6 日這麼晚才承認了這個兒子以後,在11月23日那天,多勒斯海姆教區牧師在接到了有公證人證明的宣告後,就在洗禮登記冊上劃去了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的姓名而改為阿洛伊斯·希特勒。
從此以後,阿道夫父親的合法姓名就叫阿洛伊斯·希特勒,這個姓氏也就自然地傳給了他的兒子,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有維也納的好奇的記者查閱了教區的檔案,發現了關於希特勒祖先的事實,不去理會老約翰·格奧爾格·希德勒過遲承認私生子這一點,而想要把阿道夫·施克爾格魯勃這個姓名加在納粹黨領袖的頭上。
阿道夫·希特勒奇怪的一生之中,有過許多次命運的奇怪的轉折,然而卻沒有比他出生前13年那一次更加奇怪的了。如果這個84歲流浪的磨坊工人在他妻子去世快30年以後沒有突然出現,承認自己是他年已39歲的兒子的父親的話,阿道夫,希特勒的姓名就成了阿道夫·施克爾格魯勃。當然,區區姓名是不至於有多大作用的,但是我也聽到一些德國人在猜測,要是希特勒以施克爾格魯勃聞名於世的話,他是不是還會成為德國的統治者呢。這個姓氏由德國南部人讀起來,聲音是有點滑稽可笑的。我們能夠想象狂熱的德國群眾對施克爾格魯勃這個名字高呼“萬歲”嗎?”施克爾格魯勃萬歲!”?
要知道“希特勒萬歲!”不僅在納粹黨人盛大的群眾大會上已成為群眾齊聲呼喊的瓦格納式、偶像崇拜的口號,而且已成為第三帝國時代德國人之間相互打招呼時必須採用的形式,甚至在電話中也是這樣,用來代替過去的“哈羅”。“施克爾格魯勃萬歲!”?這可真有點難以想象了。”
阿洛伊斯的父母即使在婚後顯然也很少居住在一起,因此,未來的阿道夫·希特勒的父親是由他叔父扶養成人的,他叔父雖然是約翰·格奧爾格·希德勒的兄弟,卻有自己的姓氏拼法,他叫約翰·馮·奈波穆克·休特勒。由於納粹黨元首從少年時代起就對捷克人形成了刻骨的仇恨(他最後還是征服了這個國家),這個教名是值得附帶一提的。約翰·馮·奈波穆克是捷克人民的民族聖徒,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希特勒一家有這個名字,說明他們有捷克血統。
阿洛伊斯起初在希皮塔耳村學做鞋匠,但是他像他父親一樣沒有定性,不久就到維也納去謀發展了。18歲的時候,他在薩爾斯堡附近參加了奧地利海關的邊境警察,9 年後提升為海關稅吏,當時就娶了一個海關官員的過繼女兒安娜·格拉斯爾—霍勒為妻。她給他帶來了一份小嫁妝和社會地位,在前奧匈帝國小官吏中間,這種情況是很平常的。但是這次婚姻並不美滿。她的年齡比他大14歲,身體又虛弱,一直沒有生育。16年後兩人就分居了,再隔3 年,在1883年,她就去世了。
在分居以前,阿洛伊斯(現在已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