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因此獲救。
利奧波德國王的投降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於5 月28日清晨投降。這位剛愎自用的年輕統治者,曾經使自己的國家退出同英法的聯盟,採取愚蠢的中立,甚至當他獲悉德國準備越過自己邊界大舉進攻的時候,還拒絕恢復聯盟的關係;直到希特勒進攻以後,他才在最後一分鐘向英法呼籲軍事援助,並接受了援助。現在他又在絕望的時刻,拋棄了英法,開啟了大門,讓德國軍隊在已經受很大壓力的英法部隊側翼長驅直入。再說,他這樣做的時候,正如丘吉爾6 月4 日在下院所說,“事先未經協商,臨時才片面通知,也沒有和他的大臣們商量,只憑他個人自作主張”。
實際上,他是不顧政府的一致勸告這麼做的,雖然他曾經按照憲法宣誓要聽從政府的意見。5 月25日上午5 時,在國王的大本營裡,舉行了一次國王和包括首相、外交大臣在內的3 個閣員的攤牌會議,他們最後一次勸告國王自己不要投降,做德國人的俘虜,因為他如果這麼做,“就會落到像布拉格的哈查那樣的地位”。他們還提醒他,他不但是總司令,還是國家的元首,萬不得已時,他可以像荷蘭女王和挪威國王那樣,在流亡中執行他的國王職務,直到盟國取得最後勝利。
“我已決定留下來,”利奧波德回答,“盟國的事業已經沒有指望了。”5 月27日下午5 時,他派遣比利時參謀總部的副參謀長德羅騷將軍到德軍那裡,要求休戰。10時,這位將軍帶回德軍的條件:“元首要求無條件放下武器。”下午11時,國王決定無條件投降,並建議於上午4 時停止戰鬥,結果就在那時候停止了戰鬥。
法國總理雷諾發表了一篇言詞激烈的廣播,憤怒譴責利奧波德的投降。比利時首相皮埃洛特也在巴黎作了廣播,不過語氣比較得體一些,他對比利時人民說,國王的行動是違反政府的一致意見的,他這樣做是自絕於人民,他已不可能繼續執政,比利時流亡政府將繼續奮鬥。5 月28日,丘吉爾在下院發言的時候,對利奧波德的行動未加判斷,但在6 月4 日也同大家一起批評他的不當。'730' 直到戰爭結束以後很久,爭論還是很激烈的。在比利時國內外,替利奧波德辯護的人為數都很多,他們相信他在與比利時軍民患難與共這一點上,做了一件正確而光榮的事情。他們一再聲稱,他並不是作為國家的元首而是作為比利時軍隊的總司令投降的。
到5 月27日,被打得焦頭爛額的比利時軍隊已經陷於絕境,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他們為了使英法軍隊可以脫身向南突圍,曾英勇地同意延長自己的戰線。比利時軍隊雖頑強奮戰,但是所延長的戰線還是迅速崩潰了。利奧波德也沒有得悉關於哥特勳爵在5 月26日已經從倫敦接到向敦刻爾克撤退並儘量挽救英國遠征軍的命令的訊息。這是一方面的論點,但另一方面也有他們的論據。他們說,比利時軍隊是由盟軍統一指揮的,而利奧波德進行單獨媾和,事先並沒有與盟軍協商過。有人替他辯護時指出:在5 月27日中午12時半,他曾打電報告訴哥特,他馬上就“得被迫投降,以避免崩潰”。但是這位英軍司令官正忙得不可開交,而且時常在移動,因此沒有接到這個電報。他後來證實他是在5 月27日晚上11時以後不久才第一次聽到投降的訊息,發現自己“在伊普萊斯和大海之間突然面臨一個20英里寬的缺口,敵人的裝甲部隊可以透過這裡到達海濱”。至於國王的上級軍事指揮官魏剛將軍,則是在下午6 時以後從法國駐比利時大本營的聯絡官發來的電報中得到這個訊息的。他後來說,這個訊息對於他“像晴天霹靂,事先一點也不知道”。
最後,利奧波德雖然身為武裝部隊的總司令,但在這個立憲民主的王國,是有義務接受政府的意見的。他不論作為總司令或作為國家元首,都無權擅自投降。最後還是比利時人民透過了對自己的君主的判決,他們這樣做是正確的。那就是一直沒有請他從他在戰爭結尾時在那裡避難的瑞士回來復位。戰爭結束後過了5 年到1950年7 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57%的票贊成他回來的時候,在群眾中還引起了十分激烈的反響,幾乎爆發了內戰。他於是立即讓位給他的兒子。
不論對利奧波德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對於他的軍隊的英勇戰鬥卻是不應該有什麼不同意見的——雖然也曾經有過不同意見。”5 月間,我曾有幾天跟隨萊希瑙的第六軍團經過比利時,我親自看到比利時人在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條件下頑強作戰的情況,在德國空軍殘酷無情、肆無忌憚的轟炸下,或者當德國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