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然的。他從一開頭就對納粹獨裁政權抱有熱烈的同情。過去6 年之中,他曾盡力使他的國家接近第三帝國而削弱它同法國的傳統關係。在所有同德國接壤的國家中,從長期來說,波蘭是最應該有所戒懼的。但是在所有這些國家中,它卻是最沒有看到德國的危險的。凡爾賽和約之中,再沒有哪一條比建立波蘭走廊、給波蘭'458' 以出海通道並且把東普魯士同德國分開的條款更使德國人怨恨的了。把自古以來漢薩同盟的港口但澤從德國分割出去,使它成為處於國際聯盟監督下然而在經濟上又完全處於波蘭支配下的一個自由市,這件事情也同樣引起德國輿論的憤怒,就是軟弱和平的魏瑪共和國也把這看成是波蘭毀傷了德國的肢體而不肯予以承認。我們上面已經看到,早在1922年,馮·西克特將軍已經這樣說明了德國陸軍的態度。波蘭的存在對德國生存的基本條件來說是不能容忍的,不能並存的。波蘭必須去掉——由於它自己內在的屠弱而且由於俄國的行動的結果——也一定會在我們的協助下去掉……消滅波蘭必須成為德國政策的一個根本目標……' 這' 是可以利用俄國並且在俄國的協助下達到的。

多麼像預言啊!

德國人忘記了,也許是不願意記起,凡爾賽和會給予波蘭的土地,包括構成了波蘭走廊的波森省和波屬波麥臘尼亞' 波莫瑞' 在內幾乎全部都是在普魯士、俄羅斯和奧地利3 國瓜分波蘭時被普魯士搶走的。有1000多年,那裡住的都是波蘭人——在很大的程度上,目前也仍然是如此。

凡爾賽和約所締造的新國家,沒有一個像波蘭那樣命運多舛。在剛剛復國以後那幾年動盪的歲月裡,它對俄國、立陶宛、德國,甚至捷克斯洛伐克都曾進行過侵略戰爭' 同捷克斯洛伐克的那一次是為了爭奪煤礦豐富的特青地區'。波蘭人由於有150 多年被剝奪了政治自由,因而缺乏現代的自治經驗,他們無法建立穩定的政府,也不能開始解決經濟問題和農業問題。1918年革命的英雄畢蘇斯基元帥,在1926年引兵進入華沙,奪取了政權並且逐步地以他自己的獨裁統治' 雖然他是一個老社會黨人' 代替了混亂的民主政體。他在1935年逝世以前最後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件就是同希特勒簽訂了一項互不侵犯條約。這項條約是在1934年1 月26日簽訂的,上面已經說過,這是最早開始破壞德國的東方鄰國和法國之間的同盟體系、削弱國際聯盟和它的集體安全觀念的行動之一。在畢蘇斯基死後,波蘭主要是由一小群“上校”統治著,他們是在畢蘇斯基麾下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對俄國作戰的波蘭軍團的一些領導人。居於魁首地位的是斯密格萊—利茲元帥,他是一個出色的軍人,然而卻完全不是一個政治家。外交政策歸於'459' 貝克上校掌握,從1934年起,這個政策就越來越親德了。

這種政策必然是自殺的政策。說真的,誰要是研究一下波蘭在凡爾賽和約以後的歐洲的地位,很難不得出下面的結論:波蘭人在20世紀30年代,就像在幾個世紀以前一樣,被他們民族性中某種致命的弱點所驅使而走向自我毀滅,而這一次,就像前幾次一樣,他們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只要但澤和波蘭走廊繼續保持現狀,在波蘭和納粹德國之間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波蘭的國力也決不足以吃得消同它的兩個強大的鄰國俄國和德國發生不和。它同蘇聯的關係自從1920年以來一直是不好的,在那一年,它進攻了由於世界大戰和內戰而大為削弱的俄國,結果發生了一場殘酷的戰爭。希特勒採取主動同波蘭簽訂了1934年的波德條約,目的就是要乘機取得一個如此堅決反俄的國家的友誼,而且同時使它疏遠日內瓦和巴黎,從而破壞凡爾賽和約所造成的歐洲體系。這在德國並不是一個很得人心的行動,從西克特將軍的時代起就是親俄反波的德國陸軍是對之憤憤不滿的。但是當時這對希特勒卻有很大的好處。波蘭對德國同情友好的關係使他能騰出手來辦該先辦的事情:進兵萊因蘭,摧毀獨立的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對所有這些加強德國、削弱西方、威脅東方的行動,貝克和華沙的其他上校們都以無法解釋的完全盲目的態度欣然作壁上觀。

如果波蘭外交部長,像他自己所說,在新年開始的時候就已因為希特勒的要求而陷入悲觀的話,他的情緒隨著春天的到來而更加大大低沉了。雖然1939年1 月30日,希特勒在向國會作一年一度的講話時,客氣地談到了“德國和波蘭之間的友誼”,並且宣稱這是“保持歐洲政治生活穩定的因素之一”,裡賓特洛甫在天以前到華沙作國事訪問時卻談得要直率得多。他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