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奇道。
諸葛亮道:“就是那個大耳賊的三弟,張飛。”
張飛?
如雷貫耳的名字,響起在袁方耳邊,不禁令他又是一奇。
自下邳一役後,袁方就得知張飛跟劉備反目,背劉備而去,卻一直不知張飛身在何處。
今日,就在他討伐袁術之時,卻不想,張飛竟然投奔了袁術。
袁方當即把閻象叫來,從他口中,才得知了張飛在汝南落草為寇,接著又為袁術所招納的前因後果。
“張飛,沒想到會在這裡撞見你,怪不得徐晃會敗於你之手。”袁方喃喃道。
張飛武道遠勝于徐晃,統兵之能也極強,袁術派他出手,出其不意的擊敗徐晃,倒也在情理之中。
“師父,這張飛乃大耳賊的餘孽,現在他自己送上門來,是他自尋死路,咱們即刻發兵殺往下蔡,誅了此賊吧!”諸葛亮殺機沸騰的叫道。
袁方的眼睛,卻閃過一絲異色。
如果在幾年前,袁方確實想殺張飛,因為他知道,劉關張桃園三兄弟,乃是鐵板一塊,他要殺劉備,就必須連關張二人一併宰了。
但自張飛跟劉備割袍斷義,反目分道之後,袁方就改變了想法。
張飛既與劉備已斷絕了兄弟之義,那如此一員大將,若能收為己用,對袁方來說,豈非如虎添翼。
要知道,歷史上的張飛,那可是為蜀漢帝國,撐起了半邊天的棟樑人物。
這樣的人物,其能力和重要性,可是勝於徐晃這一級別的將領。
神思滾滾,袁方心中,不禁已動了收降張飛的念頭。
沉吟片刻,袁方旋即下令,六萬大軍繼續前進,一路殺往下蔡。
次日天明時分,袁方大軍進抵下蔡城東,逼城下寨,形成了壓迫進逼之勢。
張飛雖於前一役,設伏勝了徐晃一場,但也深知他與袁方實力相差甚遠,故趕在袁方大軍到來前,果斷的率軍回撤下蔡,擺出一副堅守之勢。
大軍安營已畢,袁方便修書一封,派人往下蔡與張飛,邀其城前一聚。
張飛倒也是痛快,二話不說,當即就回復袁方,願跟他一會。
正午時分,袁方率五百精騎出營,徑直望下蔡東門而去。
五百餘騎兵,駐馬於城門前兩百步外。
袁方駐馬橫戟,昂首閒立於陣前,坐等著張飛前來。
未幾,城門大開,張飛一人一騎,拖著丈八蛇矛,緩緩的步出了城門。
遠望瞳一掃,果然是張飛。
再張城頭一線四掃,袁方也未發現伏有弓弩手之類,打算暗算他的兵馬。
袁方遂撥馬上前,斜拖著方天畫戟,迎著張遼而上。
兩騎相距七步,彼此停下腳步,傲然對立。
“張翼德,好久不見了。”袁方淡淡一語,語氣中倒無敵意。
張飛則圓目環睜,瞪視著他,沉聲道:“袁方,你我之間還有什麼話可說,你有本事儘管來攻城,有我張飛在此,看你能不能攻破下蔡!”
袁方微微一笑,不以為然道:“張飛,你我之間沒有什麼不共戴天之仇,你何苦跟我過意不去。”
“笑話!”張飛一聲冷哼,“當年徐州之時,你我不知交鋒多少次,你還敢說我跟你沒仇?”
張飛還念著當初,兵敗於袁方之恥。
袁方卻道:“當年你我之所以交戰,乃是你誤信了劉備這個偽君子,你既然已看清劉備嘴臉,跟他割袍斷義,那你我之間的仇怨,也該跟著一筆勾銷才對。你張飛也算算光明磊落的漢子,整天糾纏這些沒來由的所謂仇恨,你不覺得很沒意思嗎?”
袁方揭出了劉關反目之事,以此來化解張飛的怨氣。
此言一出,張飛果然身形一震,眉宇間閃過一絲若有所思之意。
當初割袍斷義,離開劉備後,張飛還曾心生過後悔,覺得有點對不住劉備。
但當他聽聞,濮陽一役,劉備被俘之後,竟然公然宣稱自己是大漢皇帝時,張飛對劉備的那點歉疚,就此煙銷雲散。
倒不是張飛是個堅定的擁漢者,否則他也不會投奔稱帝的袁術,而是因為,張飛徹底的看清了劉備嘴角。
從桃園結義時,劉備就口口聲聲,說要匡扶漢室,但結果,劉備在臨死前,卻才露了他真實的野心和嘴臉。
這讓張飛徹底認清,劉備有多麼的虛偽,根本就不配做他的兄弟。
他之所以跟袁術作對,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