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歟��橇礁銎鵒瞬亂閃蘇飧穌嘆兔環ù蛄恕T謖飧鑾疤嵯虜懿倏�冀���徽嘆痛虻寐沓�禿�炻浠�魎��
*馬超和韓遂中了曹操的離間計,兩個人相互猜忌,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很輕易就打敗了馬超和韓遂的聯軍。但曹操窮寇不追,放跑了二人,這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的第一個半途而廢。接下來曹操徵孫權,這應該是曹操報赤壁之戰之仇的一個好機會,那麼,曹操還會半途而廢嗎?
那麼第二件事情呢,就是徵孫權。這個馬超和韓遂平定了以後,曹操認為可以來打孫權了,但是打孫權之前,曹操先給孫權寫了一封長信,這當然是別人代筆的,別人捉刀代筆。很長的一封文才很華麗的信,但是內容很簡單,就是開出條件來,說你孫權如果答應我殺了張昭和劉備,江東這塊地方永遠歸你,朝廷還要給你加官進爵,如果你捨不得殺張昭,單殺劉備也行。但是孫權不吃這一套,孫權已經做好了和曹操決戰的準備,他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的治所——因為孫權這個時候還不是一個國家,那不能叫首都,只能叫治所——把他的治所從京移到了建業,京就是現在江蘇省的鎮江市,建業就是現在江蘇省的南京市;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濡須口,濡須在哪兒,現在安徽省的無為縣,在那個地方建了一個軍港,就是準備要抵抗曹操。
這樣曹操看來,是非打不可了,於是在建安十七年曹操親自率領部隊,號稱四十萬人征討孫權,在建安十八年挺進濡須口。那麼這一次戰爭曹操的準備不足,料敵不周,無功而返。孫權這邊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以戰爭處於膠著狀態,而且對曹操不利。最後曹操只好在他的水軍的軍寨裡面堅守不出,孫權多次挑戰曹操也不出來。那麼多次挑戰曹操不出來以後孫權自己就去了,孫權就駕了一條船進了曹操的水軍的營寨,那麼進去以後情況怎麼樣呢?有兩種說法,都是《三國志》的裴松之的注裡面的,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我們在講《赤壁疑雲》這一集的時候講過,就是孫權的船開進去以後,曹操下令放箭,然後孫權的船就傾斜過來了,孫權又下令把船調一個頭,曹操再放箭,船平衡了以後孫權就回去了,這就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原型。另一種說法是孫權的船開進去以後,曹操就知道是孫權來了,就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要動,不要輕舉妄動,也不準放箭,我們就來看孫權怎麼看我們。於是,曹操的軍隊全部嚴陣以待,但是一根箭都沒有放,看著孫權的船在曹操的軍港裡面轉了一個圈。轉完圈以後孫權下令說奏樂,然後大家滴哩哇啦滴哩哇啦,鼓吹而去,回去了,曹操點點頭說:唉,孫權果然是個英雄。然後就說了一句有名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仲謀就是孫權,孫權字仲謀,曹操的意思是說,生個兒子就應該生個像孫權這樣的,因為孫權敢在兩軍交戰的時候駕著船駛進曹操水軍的營寨,這是需要勇氣和膽略的。曹操的感慨也說明他徵孫權並沒有佔到便宜。但在兩軍對峙,雙方處於膠著狀態的時候,曹操卻因為牽掛自己後方的安穩,在沒有分出勝負的情況下撤軍了,可以說是又一次半途而廢。那麼,曹操在下一次戰爭中還會半途而廢嗎?
建安十九年,曹操徵孫權無功而返,而這個時候,曹操的另一個老對手劉備又從劉璋手中奪得了益州,而益州附近的割據勢力張魯軍事力量薄弱,曹操如果不進攻張魯,張魯勢必會被劉備吞併。劉備勢力的擴張,對曹操實現蕩平四海、一統九州的理想是一個威脅,所以在建安二十年曹操又開始西征張魯。那麼,前兩次戰爭曹操都是半途而廢,這一次曹操還會半途而廢嗎?
那麼第三件事情,就是平漢中,或者說伐張魯。這個事情發生在建安二十年,當時曹操已經61歲了,還是親自率領大軍開到了陽平關。曹操的軍隊一到,張魯就準備投降,張魯是沒有多少抵抗力的。但是張魯的弟弟叫張衛,張衛不同意,說打都不打就投降,打一下吧,張魯說那你就打一下吧。那麼這一仗打得非常好玩兒,大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是曹操去進攻平陽關,就發現陽平關不好打。那個時候曹操在張魯那邊有線人,線人跟曹操報告說這個陽平關好打得很;曹操一打發現不好打,就撤軍了。撤軍以後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把張衛給打敗了。
但是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史書上記載它有很多很多的說法:一個說法說殺回馬槍是曹操的密令,那就是曹操決定殺回馬槍;那麼第二種說法呢,說是劉曄的建議,劉曄主張殺個回馬槍;第三種說法,是事出偶然,就是沒打算殺回馬槍。這個事出偶然它又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曹操的部隊撤退的時候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