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得知衝撞了鄧小平,陳良宇不免有點急惶起來。他拎著行李去找了一趟“大阿哥”黃菊②。黃菊看到向來喜歡的小兄弟陳良宇如此驚慌,馬上為他排解說:“爺老頭子③耳朵聾得厲害,不至於吵得他也知道的。我保證,別人也不會再提起這件事情了”。聽大阿哥這樣說,陳良宇這才放下心來,向黃菊告辭。當即乘上國際航班,前往英國。

發生在一九九二年早春上海西郊賓館的這一事件,正是本書的主人公,日後成為共產黨統治下號稱上海“一哥”陳良宇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幕。此前的陳良宇,不過是上海灘的一箇中層幹部,雖然位居上海市中心城區黃浦區區長,但是對中國政局毫無影響;此後的陳良宇,卻很快爬升為上海的最高官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長兼市委書記;這就相當於古代的江南王,滿清時代的內閣大學士兼兩江總督,是中央政權之外最重要的封疆大吏。

正是這樣的一件事情,也因為陳良宇的為人處世風格,使得他的人生立即生死兩判:一個小小的區委書記,衝撞了當時的太上皇,而且和御林軍大吵大鬧,如果不是他早就投靠了朝中大佬,說殺頭倒不至於,至少仕途就此完蛋大吉。反之,朝中大佬認他作為幫中兄弟,大事花小,小事花了,那太上皇年近九旬,耳聾目也不聰,遮掩過去,自然也不是一樁難事。陳良宇生生是因為幫中大哥們的幫助,逃過了這一劫;從此平步青雲,大展鴻圖。

第一章 上海灘買辦的兒子

【鎮海來的陳家公子】

四十年代,上海灘幾乎無人知道鎮海這個浙江濱海小鎮,但是卻無人不知鼎鼎大名的三北輪船公司老闆虞洽卿。這個買辦出身的工商界大亨,當年是在上海灘一跺腳就會地動山搖的人物。當年蔣介石進入青幫老大黃金榮之門,就是透過虞洽卿介紹的;而現在熱鬧繁華的西藏路,那個時候就赫然叫做虞洽卿路。這個當年最有名的上海灘聞人,就來自上海人通常所稱的寧波鄉下。

上海人雖然習慣於把寧波稱為鄉下,卻並無絲毫貶義。因為上海灘有不少大亨,都來自寧波。寧波自古是江南的最重要的出海口,自唐以降,一直是重要的港口和江南物產的集散之地。長期的經濟繁榮,也使得寧波周圍人文薈萃,出了不少名騷一時的人物。上海開埠以來,寧波港的地位大大下降,但是頭腦靈活的寧波子弟,莫不前去上海,謀求更大的發展。定海的朱葆三④、鎮海的虞洽卿、奉化的蔣介石,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寧波東北的臨海小鎮鎮海,隔海和上海相峙,人傑地靈。當年虞洽卿就是從鎮海的三北,開闢了一條直通上海外灘十六鋪碼頭的航線。因此鎮海子弟不僅深受虞洽卿的鼓舞,渴望著也能像他一樣到上海灘大發洋財,而且出門便是前往上海的輪船。一夜之間,就可以到達十里洋場,花花世界。窮人家因此千方百計託人,把子弟送往上海學生意,有錢的大戶人家,也不惜巨資,把子弟送往上海讀書。

卻說鎮海洪塘⑤的陳家弄,有一戶大戶人家。家中既有良田數百畝,又是個詩書傳家的書香門第。長房長子陳更華,出生於民國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年少好學,更是出落得一表人才。身高一米八十掛零,白淨臉盤,在普遍個子矮小的寧波人當中,端的是鶴立雞群一般。家境富裕,又上過新式學堂,因此四鄰八鄉的大戶人家的小姐,莫不暗中傾慕。陳家向來潔身自好,十分謹慎本分。最後老太爺作主,為陳更華娶了一位門當戶對的小姐李謀真。李家也是富裕的大戶人家,但是立家之本,卻是一手祖傳的外科手藝。凡跌打損傷,正骨按摩,李家在浙東一帶負有盛譽。

李謀真雖然是閨中小姐,花容月貌,卻也學得一手高超的祖傳手藝。雖在閨中,卻也傳出醫術高明的名聲。謹小慎微的陳家,非常滿意李家這種實實在在的家庭背景。一九四五年,日本人投降,寧波光復。陳更華迎娶娶李謀真為妻,洪塘陳家弄端的是熱鬧非凡,十里紅妝,百桌酒席,婚慶喜宴連著辦了三天三夜。

吉期過後不久,躊躇滿志的陳更華就躍躍欲試,要走先人之路,到上海闖世界、讀洋書。陳家於是不惜變賣不少田地,將陳更華送到了上海。因為在當時寧波人眼中,走虞洽卿的道路,成為上海洋場的大買辦,才是大富大貴的捷徑。這樣,陳更華攜妻李謀真到了上海,經過上海寧波同鄉會的老鄉幫助,在上海安頓下來。陳更華聰明靈活,不久就學得一口道地的上海話,加上出手大方,氣度不凡,儼然是上海灘的小開派頭,另一方面,倒也苦讀英文,進步神速。

【陳良宇出生】

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