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宇的這些刻意表現,很快受到了老師和班級中幹部的注意和重視。陳良宇的日記片段被摘抄出來,貼在了學校的宣傳牆上,陳良宇也多次受到學校的宣傳和表揚。一九六六年三月,在一年一度的評選活動中,陳良宇被評為建築系的“學雷鋒積極分子”。按照慣例,學校召開大會表彰,並且頒發了證書。

表彰大會一結束,陳良宇立即到郵電局,給家中打電報報告喜訊。隨後又詳細寫信向父親陳更華彙報了被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的過程。並且告訴陳更華,這將是加入共產黨的一部序曲。

果然,不久之後,班級黨支部就委派了一名副書記,一個從部隊到軍校的前營長,找陳良宇談話,讓他“積極向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加入光榮的共產黨,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談話的同時,這位同學也告訴他加入共產黨的一些技術性細節,譬如怎樣寫入黨申請書,寫了入黨申請書之後如何進行思想彙報,等等。

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著;僅僅大半年時間,陳良宇就透過最程式化的表現程式,成為受到共產黨組織考察的入黨候選人。當然,在還沒有入黨之前,陳良宇仍然暗中寄錢給困難同學的家中,仍然在週日四處轉悠,仍然每天書寫他的“學雷鋒日記”。

【美國特務嫌疑】

一九六六年五月開始,中國進入了瘋狂而黑暗的文化大革命時期。上海的馬路上,整天是敲著鑼鼓的遊行隊伍。人們極度亢奮,而又毫無目標地進行著革命。在高層鬥爭還沒有暴露之前,人們更熱衷於抓出一批人,尤其是美蔣特務,進行鬥爭。很快,在常州的陳更華遇到了麻煩。

在常州第二電子儀器廠當總工程師的陳更華,雖然並不得志,但是在工廠裡面卻向來是獨一無二的人物。他不僅來自大上海,是醫用X光機的專家,而且留過洋,喝過洋墨水;因此向來是以權威的角色出現。有時高興,也喜歡咬著菸斗,大談美國芝加哥的風情,大談美國見聞,什麼美國煤礦工人家裡有兩部汽車,什麼美國最窮的人家也有電話,美國有錢人的別墅如何豪華,等等,吹得天花亂墜,聽著目瞪口呆。

但是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常州的造反派馬上想到了這位經常“為美帝國主義鼓吹”的留美工程師。那個時候,在美國留過學的人在上海灘固然有不少,但是在江蘇常州,卻是不多見的良好專政物件。這樣,陳更華在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吃到了苦頭。首先他被認為是“美國特務”,因為“如果他不是美國特務,又為什麼要回到中國;如果他不想搞破壞,他為什麼要混入常州的電子儀表廠?”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上自毛澤東,下到造反派,都是用這種白痴邏輯使得人人無比興奮的。

倒黴的陳更華開始被限制回上海,接著開始參加陪鬥。無論什麼大會,高大肥胖的陳更華都被拉去進行批鬥,更多的是陪鬥。每次批鬥走資派、修正主義路線分子的時候,最後都要順便批鬥一下陳更華這“美國特務”。幸虧是這樣,陳更華每次都能安慰自己,自己不過是陪斗的角色。更讓陳更華慶幸的是,自己已經僥倖逃過了反右鬥爭,否則這樣的苦頭,早就開始吃了。如果不是這樣的寬慰自己,陳更華幾乎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氣16。

安慰是安慰,陳更華心中對共產黨的怨恨可想而知。一九六六年底,常州成立了陳更華“美國特務”專案組,專門到上海,和上海的有關部門一起,抄了陳更華的家。當時的黃浦區人民公社正好以這個藉口,解決部分造反派的住房問題,於是以陳更華“美國特務”為名,宣佈沒收陳家在南京路的豪宅。另外給陳家分配了二間半房子;在靜安區石門路的一幢石庫門房子的樓上,樓下是上海著名的食品店凱司令蛋糕廠的一個車間。陳更華不許回上海,李謀真只好攜老帶幼,從南京路最繁華的地段,搬到每天聞蛋糕氣味的狹窄居所。

此後,陳更華又被髮配到江蘇金壇的幹校,和一大群黑五類分子一起隔離審查。說是隔離審查,其實是變相的囚犯;白天勞動,晚上寫交代材料,定期進行批鬥。這也是當時很多被共產黨專政的物件通常的遭遇。

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由於毛澤東暫時不想讓軍隊也亂起來,因此不允許軍隊裡也進行文化大革命。這樣,相對來說陳良宇等於是躲進了一個世外桃源。但是家裡不斷傳來的訊息,也讓他心驚肉跳。誰料想,陳良宇一年多的積極表現開花結果,那位黨支部副書記找他談話說,組織上已經透過了對他的初步審查,準備吸收他入黨。但是組織上對他的家庭情況瞭解不多,因此需要進行外調。讓他經受組織上的考驗。

陳良宇萬萬沒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