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給了何一冰10%的股份。
那是1995年的4月,那一年馬雲剛好30歲。同年9月,馬雲辭去了學院的公職。
辭職時,學院的領導被馬雲的突來之舉搞懵了。他大惑不解地盯著馬雲問:“馬老師,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你書教得好好的,為啥突然間辭職?是學院委屈了你嗎?”
“不,不是的。”馬雲連聲解釋。“學校對我挺好,我是想趁自己現在還年輕出去闖闖。”
在校領導辦公室,馬雲足足解釋了一上午,校領導還是真誠挽留。對此馬雲大為感動。
中國故事(4)
但網際網路的商機不能錯過,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最終校領導還是同意了馬雲的辭職。馬雲辭職的訊息傳開後,在學校引起不小震動。事後,馬雲說:“當初扔掉鐵飯碗,去搞不被人理解和看重的網際網路,如果失敗對自己意味著什麼,那是不言自明的。”
馬雲當初辭職下海的決心和勇氣來源於對網際網路未來的判斷。如今已沒人懷疑馬雲十年前的抉擇。
馬雲說:“因為我知道我看見了這個東西,我太想做一樣東西。很多年輕人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中國人的創業,關鍵不是因為你有出色的想法、理想、夢想,而是你是不是願意為此付出一切代價,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證明它是對的。”
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中國黃頁就是這樣誕生的。
它誕生於一個浙江青年的第一次觸網中,誕生於從西雅圖飛往杭州的飛機上,誕生於西湖畔一間普通的寫字樓中。
它是靈感、激情和夢想的產物,也是膽魄、勇氣和眼光的產物。
中國黃頁誕生時,絕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網路為何物,神州大地還無處上網,中國政府還沒有決定是否加入這個資訊高速公路。
也許連馬雲自己都沒想到,他的一次躁動和衝動,竟然揭開了中國網際網路歷史的第一頁。
從殘酷開始(1)
創業從來都是艱辛的,在一片蠻荒之地進行開拓式創業就更加艱辛。
開創一個嶄新的產業,創造一個嶄新的商業模式,是一件充滿風險充滿挑戰的事;其開拓者的命運有兩個:要麼成為佔盡先機的英雄,要麼成為異常悲壯的先烈。
如今,人們只記住了那些成功者的大名,但卻忘記了數倍於成功者的失敗者。人們只記住了英雄,但卻忘記了先烈。歷史就是如此無情。
但有時,成功與失敗只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堅持還是放棄。
在1995年的上半年,草創時期的中國黃頁步履維艱。那時,中國還沒有開通網際網路,人們對網際網路還一無所知,無論是誰要想透過網際網路做生意,首先就得宣傳普及網際網路,而這是一件既費錢又費時的事,其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是像中國黃頁這樣的10萬元起家的民營小企業無法承擔的。但你不承擔也得承擔,否則就別想做網站,更別想透過網站賺錢。
當中國黃頁的客戶根本看不到網路,也無法透過網路看到他們的產品時,馬雲被人當成騙子的命運是無法避免的,當囊中羞澀,急於找錢時,馬雲不止一次地被別人騙的命運也是無法避免的。
從1995年到1999年這5年裡,馬雲經歷了無數艱辛、苦難、挫折和失敗。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彈痕傷痕,多少淚水和汗水,多少委屈和打擊,如今回首往事,馬雲感慨萬千:“黃頁發生的許多事都可以寫成電影劇本。”
中國的網際網路大潮興起於1998年。在中國網路界,馬雲一直是個異數。他沒有名牌大學出身,沒有洋學位,沒有MBA,甚至沒有基本的電腦知識。
2000年,阿里巴巴建立僅僅一年,馬雲就已成為中國五大著名網站的掌門人之一,但他與王志東、張朝陽、王峻濤、丁磊四位掌門人的最大區別是:馬雲是老將,他們是少帥;馬雲是二次創業,東山再起;他們是初次創業,首戰告捷。
與他們相比,馬雲比他們多了五年探索、五年實踐、五年苦難、五年屈辱。
馬雲說:“五年苦難是我們最大的財富,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別人可以複製我們的網站,但無法複製我們五年的苦難。”
不追溯這五年苦難,就難以探求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
草創時期
1995年4月到1995年的12月是中國黃頁的草創時期,也是公司最艱難最悽慘的時期。
公司開辦時只租了一間辦公室,辦公室裡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