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不為己禍而苟且,是謂有節;知死而不闢,是謂有勇。某種意義上來說,顧重安算得上是有節有勇了,一個秘書郎,能夠這樣有節勇,殊不簡單!

葉端點點頭,認同徐楨的看法,隨即又嘆了一句:“孟圭堂和顧重安這兩個人,如今算是站在浪尖上了,受到的攻擊不會少。”

一時間,兩個人的臉色便有些凝重。作為國子監的官員,他們可以推算到這些規範是有很大意義的,或許暫時沒見什麼成效,但對大永來說,人人皆可以為才,皆能為大定謀福,這是一件好事。

但這對很多文官來說,就不是這樣了,他們只看到這些規範影響了出仕做官的地位,動搖了出仕為官的權威,必定會奮起功績阻撓!

葉端和徐楨的憂慮,果然就出現了。接連幾日,朝會上都有官員提到雲山書院的規範,攻擊雲山書院的規範為邪說歪道,是為了迷惑人心,是根本就不將皇上放在眼內,奏請皇上令書院停止雲山書院的規範,還奏請皇上慎重考慮書院山長云云。

“皇上,諸位大臣既有彈劾,想必這書院規範定必有問題,此事臣以為輕忽不得。”宗正卿朱有洛這樣說道,也來就此事摻合一腳。

他其實不太明白眾多文官為何對此事耿耿於懷,但想著書院分齋。那又得建造很多學舍,還要專人教授講武、堰水、算曆等,這又要花費很多的銀子了。

沈度立於宣政殿中,靜靜聽著朝臣對孟圭堂和顧重安的攻擊,心中卻感到極為可笑。他都懷疑這些官員是不是腦抽了,這樣明顯對大定有好處的事情,怎麼一個個都跳出來反對?

可以為百姓造福、為大定謀祉的途徑,並不是只有出仕為官這一途!如此一來,大定的子弟就不會個個都盯著出仕為官,甚至有些根本就不適合為官的。仍是在仕途上苦苦掙扎。這對大定來說,一點幫助都沒有!

為眾生提供另一個可能,為眾生提多一條道路,雲山書院的規範。有什麼不好?為何要攻擊?

沈度畢竟年輕。一時沒有想到讀書人對做官的渴求到何種程度。古言有有云“士之仕也。猶農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也。”,如今。雲山書院提出“不出仕為官也能造福”之言,若形成風氣,不就等於讓這些文官失位失國嗎?

說到底,出仕做官,在這個時代來說太重要了!沈度因為過往的經歷和開闊的眼界,並不在意這些,可是,有很多朝官是在意的!

朝堂永遠不是一個水流一處的地方,有官員攻擊彈劾,便有官員維護讚頌,出列為孟圭堂和顧重安褒美的,正正就是國子祭酒葉端。

“皇上,詩書史傳子集,垂法後世者,其文也;舉而措之天下,能潤澤斯民,其用也。國朝累代取士,不就是為了造福百姓、造福國朝?臣以為,分齋治事、知體實用,乃上佐皇上,下濟百姓之舉,當重而申之!”

這一番話語,是葉端所說。他說罷,便低下了頭。這一番話如巨石投地,誰都可以聽得出那種轟隆巨響,瞬間讓朝官靜默不語。

葉端掌著國子監,在官學和書院這些事上面,最有發言權,出言也最權威。他認為是造福的,書院這規範便惡不到哪裡,這令朝中文官愕然。

他們還以為,孟圭堂和顧重安風頭如此之盛,還有云山書院如此獨樹一幟,會令得葉端心生不喜。畢竟,國子學是官學,葉端不是站在官學這一面的嗎?

要是葉端知道他們的想法,肯定會嗤笑一聲,然後擺著譜說道:“官學、私學不以一統,皆為明教化、傳斯文、擔道義而已!”

眾官之中,唯有門下侍中王璋陰陰嘴笑,這些文官會愕然不解,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瞭解葉端的為人,他持正而悶騷,會站在孟圭堂這一邊、會說這一番話語,實在是太正常了!

崇德帝聽著朝官的爭論,臉上什麼也看不出來,誰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也猜不出他對雲山書院有何看法。

朝堂為了雲山書院的規範有爭論,但是風浪中的孟圭堂和顧重安卻像什麼事都沒有一樣,只在不斷完善和細化著書院的規範,為雲山書院的第一批生徒而勞心勞力。

尤其是顧重安,他根本沒有想到,這些規範會在朝中引起如此大的震動。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考慮到顧道徵的情況,想著他不能出仕為官,又能走一條怎樣的道路,便有了一番思考。

幾經考慮,他才斟酌著與孟圭堂提起,能不能分而交之,讓所有生徒都學有所用、學有造福。

他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個小私心,會成為雲山書院的規範,會讓朝中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