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如何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作為領導者,要能夠做出戰略計劃,為自己的團隊指明前進的方向,引領自己的團隊走向最終的目的地;同時還需要使團隊保持一定的凝聚力,並儘可能地滿足整個團隊的需求,這樣才能帶著自己的團隊取得最後的勝利。
中國歷史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掌控了東起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至陰山,北達貝加爾湖的大片地域。他的子孫後代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這樣大的基業當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成吉思汗從出生起,就比普通的孩子命苦,他從小喪父,被族人拋棄,母親帶著他和弟弟、妹妹們艱難度日,甚至差點在草原上凍死。更慘的是還被仇家追殺,為了逃命跑遍了整個蒙古草原,吃盡了苦頭。多年的流浪生活並沒有磨損掉成吉思汗的心智,反而將他的性格塑造得更加堅強勇敢,也讓他更具有野心。生活的艱難告訴他,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只有將自己變得強大才能不受欺辱,才能保護自己的親人。他下定決心,必須要報仇雪恨,將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回來。他還要統一蒙古草原,消除分割的局勢,建立一個安定、祥和的社會。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成吉思汗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當時,蒙古大大小小的部落散亂分佈,互相吞併殘殺,最後形成了幾個較大的部落:塔塔兒部、蔑兒乞部、克烈部、乃蠻部、札答闌部等。各部落之間互相爭鬥,戰事不休。羽翼未豐的成吉思汗無法同時與眾勢力抗衡,便採用合縱連橫戰術,藉助克烈部的支援,打擊了仇家蔑兒乞部,之後又藉助克烈部的力量擊垮了勁敵札答闌部。
對於最強勢的敵人塔塔兒部與乃蠻部,成吉思汗不著急下手,而是經常對其實行“騷擾”戰略。這樣可以對他們的實力有所瞭解,也可以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厲害。另外,成吉思汗還利用“挑撥離間”戰術,故意製造塔塔兒部與金王朝的矛盾,從而藉助金王朝的力量來打擊塔塔兒部。成吉思汗之所以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勢力還不能與之抗衡。他還在積蓄,還在謀劃,準備找到合適的機會再進攻。
在爭鬥的過程中,成吉思汗也沒有忽略自己隊伍的建設。他逐步制定紀律、法令,讓生性自由的遊牧民族學習農耕民族的長處,來維護隊伍的穩定。內部民眾安定、隊伍紀律嚴明,這都是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基礎。成吉思汗還明白內部領導穩定的重要性,於是在他最落魄的時候,和自己十幾位生死之交在班朱尼河立誓:“我鐵木真如大功告成,必定與諸位同甘共苦,倘若違背誓言,將變成這河中的渾水!”最後,十幾位壯士全成了蒙古國的開國元勳,無一背叛。
終於,成吉思汗大戰的時機成熟了,他一舉擊敗宿敵塔塔兒部。此時,跟他聯手合作的克烈部忽然與之反目成仇,成吉思汗從全域性考慮,果斷消滅了它。之後,克烈部的殘餘勢力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隊伍中,於是他又成功消除了強大的乃蠻部。最後,整個草原都被成吉思汗所掌控,他成為當之無愧的草原霸主。然而這還不夠,他還有更遠大的計劃,他要向外擴張,建立更大的“事業”。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他兵分兩路,一路攻打西夏,收服江古惕部、維吾爾部,另一路正面攻擊金王朝,然後兩路會合,將金王朝拿下。金王朝一直對蒙古部採取壓迫政策,是蒙古人的世仇。為了防止蒙古部落擴大,金王朝多次派兵襲擊蒙古人,而且,成吉思汗的祖先都是被塔塔兒人押送到金王朝用酷刑處死的。為了打擊金王朝,成吉思汗忍耐了很多年,準備了很多年,到時機成熟時,他便率領大軍對其猛攻毒打,最後金王朝土崩瓦解。可以說,成吉思汗如果沒有這樣天才般的戰略計劃,是不可能成就這偉業的。成吉思汗最終能夠成為霸主,每一步都在他的計劃之中。他建立草原帝國的戰略決策與部署,值得所有企業、組織的領導人學習。
戰略管理可以充分體現領導人遠見的卓識與決策的能力。無論武器多麼精銳,人員多麼充足,如果沒有正確的戰略部署,團隊只會坐吃山空,束手自縛。成吉思汗憑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為蒙古族爭取了一條光明大道。雖然他沒有讀過書,但是成吉思汗從老人講的故事中懂得了戰爭的藝術,他了解到做大事必須要有計謀,在力量不強的時候找強手做靠山,當自己羽翼漸豐的時候找機會先對弱小的敵人下手,在自己力量壯大的過程中,他始終盯緊每一個目標。雖然他力量小,但卻始終掌控著戰爭的主動權。他或許不懂得戰略這個詞,但卻憑藉著優秀的戰略能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同樣,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