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出現從經濟到政治,從中國到東亞周邊地區的輻射效應。這使得美國驚覺,它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正面臨到中國的“排擠”。奧巴馬上任之後,立即進行戰略調整,在阿富汗、伊拉克採取戰略退卻,但在西太平洋則採取戰略進取。戰略進取鎖定的物件是中國,戰略進取著力的戰線,則是冷戰時留下來的第一島鏈——北自日、韓,南下琉球、臺灣,再經菲律賓,到越、馬等東盟國家。這樣的形勢,不妨稱之為“後後冷戰”或“新冷戰”,博弈的主角變成了美國與中國,現階段,博弈的角力場,集中在第一島鏈。黃海、東海、南海掀起的波瀾,正是角力雙方較勁下的效應。
奧巴馬上任未久,就說“我絕不接受美國成為世界老二”,又說“我要做太平洋總統”,又讓國務卿希拉里訪東盟,說“美國回來了”……,呼之欲出的,就是美國打算進一步強化第一島鏈嚴嚴實實封堵中國的戰略思維。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附近海域如何能不成為多事之秋的地區。
中國該如何面對?(一)首先是心理建設。美國說不願做全球老二。老大、老二怎麼定義?可以有各種標準,但少不了的是GDP。按目前發展趨勢,快則15年,慢則20年,中國GDP極有可能超過美國,屆時,美國的奧巴馬們能接受嗎?再說,中國國力弱時,家門口被你堵住,沒話說;中國國力強了,門口還是被人堵住,就不能接受了。因此,中美在西太平洋的G2博弈在邏輯上無可避免,中國越早做好心理準備越好。
(二)有了心理準備後,接下來,實際作為是什麼?分兩手,一手硬,一手軟。硬的一手是力,主要是軍事力,軍事是硬道理,再具體點說,就是“航母”實力與“反航母”實力。軟的一手是智,要智取臺灣。智取臺灣的目的,在於從根本上破解“第一島鏈”。
(三)可做進一步說明。長久以來,臺灣之必須統一,從大陸的角度看,從來就有一個而且是唯一的理由,是:中國的領土及主權完整不容分割。
但放在新世紀的中國復興大戰略裡看,兩岸之必須統一,有遠遠超過領土與主權完整之外的更多、更重要的戰略考慮:(1)兩岸統一,目前膠著中的中日有關東海及釣魚島的爭議立刻就形勢開朗了;(2)兩岸統一,目前正面臨越、菲、馬等國挑釁中的南海形勢也將立即改觀,海南與臺灣就成了兩個可以聯手的鉗子,再加上深入南海的臺灣擁有的太平島,再輔之以航母,誰還敢亂惹?(3)兩岸統一,制約了日本最重要的經濟運輸生命線,日本最終只能在中、美之間重新選擇;(4)兩岸統一,中國軍力將經由臺灣直出太平洋,從根本上扭轉中國不利的戰略形勢,黃海、東海、臺海、南海將成為中國的準內海。
結論:東海之爭、南海之爭、釣島之爭……,小事耳!關鍵是把臺灣這步戰略棋下好了,全域性即定!
東亞“鬥·合”奇局
——微妙弔詭的東亞政、經、軍形勢
過去的數年,東亞形勢微妙詭異。一方面,亞太地區軍事演習頻密出現:(1)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14國聯合反海盜軍演;(2)俄羅斯在遠東及西伯利亞軍區的“東方——2010”大規模軍演;(3)美韓兩國準備中的黃海軍演;(4)中國東海實彈射擊訓練;(5)中巴反恐演習。就地緣戰略的角度言,這些集中在亞太地區的演習,絕大多數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其中的針對性。這些針對性,相當程度地折射了亞太相關國家,無論大國還是小國,彼此的信任度不高,鬥爭性明顯,但各方似乎又努力地在力求“鬥而不破”。
所以如此,反映在另一方面的現象之上——即經濟一體化的整合趨勢:(1)中國與東盟10加1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2)後續跟進的將是中韓、中日及中日韓加東盟的10加3自由貿易區;(3)與此同時,中美、中澳等雙邊經貿關係發展勢頭也相當迅猛。。tenluo
這即是“鬥?合”奇局。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奇特的“鬥?合”博弈中,無論鬥或合,核心似乎都困擾著中國。形勢之所以如此發展,深層次看,又與新世紀出現的“G2”效應有關。
所謂“G2”效應,是指新世紀開展10年來,美、中兩大國的形勢消長:
——亞太甚至是全球的權力格局,從1945年戰後大抵到上世紀結束的2000年,基本上是美國優勢主導。美國主導了幾乎所有的國際權力組織,美國在亞太也與幾乎所有在中國大陸外圍的周邊國家或地區建立了雙邊關係或軍事同盟,並對中國構築了第一島鏈的包圍。
——然而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