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五四特色,因為五四前後正是白話文運動時期,之前基本都是文言,之後大多采用白話,而五四時期則二者並行。第一天行動後,羅家倫、傅斯年、段錫朋、許德珩、聞一多、張國燾等以他們積極和沉穩的表現,贏得了學生們的信賴,成為了學生領袖,這些二十啷噹歲的青年才俊,日後要不成了高官要不成了大學者,“五四運動”這個詞,最早就出自羅家倫之口。

從五四運動之後的發展來看,這幾位在當時的表現還是非常理智的。之後,北京的學生運動不再進行暴力破壞活動,而是在法律範疇內據理力爭,尋求支援,五四運動最後的勝利和他們當時採取的策略是分不開的。而放火的匡互生雖然依然積極,但太過激進和毛糙的表現卻不能使他贏得更多的支援,於是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5月7日,以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出面斡旋,徐世昌很給教授們面子,把學生放了回來,可此時的學生們哪裡還有心情坐在教室裡讀書啊。討論政治又不不是討論自然科學問題,別管對不對,幾乎是人都能插的上嘴,我們都是從那個年齡走過來的,一說鬧*,人人心裡長了草,在愛國熱情支配下,精神是亢奮的,體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