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人大老遠地跑來採訪,子孫三代都會覺得臉上有光。在這裡卻恰恰相反,兒子不理解,孫女說祖母的榮譽是祖母的,跟其他人沒有關係。不過,米加先生對我的來訪卻很支援,他從他家裡拿出比利時政府授予錢秀玲老人的英雄勳章,以及法根豪森將軍1966年去世時將軍妻子寫給錢秀玲老人的信給我看……
當然,對我支援最大的是錢憲人夫婦。錢先生看我住的地方實在可憐,就讓我搬到他家裡去住,這給我的採訪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錢先生夫人杜大姐負責照顧錢秀玲老人。早晨,我跟著杜大姐來到錢秀玲老人家裡,跟老人聊天,陪老人散步,中午在她家共進午餐。老人像西方人一樣,每天要化妝,戴胸罩,穿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幫她畫眉毛,她嫌我畫得不理想,自己擦去重畫。畫完,我倆衝著鏡子哈哈大笑……
老人年事已高,患有健忘症,好多事情都忘了,靠我一點點啟發,多方引導,她那沉睡半個多世紀的記憶才慢慢地甦醒過來,有的卻永遠也醒不過來了。
隨著老人時斷時續、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記憶,我跟隨她走回遙遠的過去,走進她鮮為人知的家庭及人生……
《生命的吶喊》 第一部分 《生命的吶喊》 第六節(1)
錢秀玲出生在江蘇宜興王婆橋錢居村——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文化底蘊豐厚的名門望族家庭,父親是恩澤四方的鄉長。錢家出過錢卓倫、錢憲章兩位國民黨將軍,出過錢秀玲、錢卓儒、錢憲人等八位博士。
1934年,蔣介石從德國請來一名高階軍事顧問亞歷山大·馮·法根豪森將軍,錢秀玲堂兄錢卓倫將軍負責顧問的聯絡工作。正因為有這段淵源所以才引出後來的故事。
在宜興電視臺徐風臺長的陪同下,我曾去尋覓過錢家的舊居,但因時間久遠,錢家只留下一處老屋的殘破臺階,一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