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人和學生聯合在上海租界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遊行時部分工人、學生因遭到英租界巡捕的殺害,愛國志士的血觸發起全國人民的憤怒,上海的工人舉行了總罷工,學生舉行了總罷課,商人舉行了總罷市,釀成歷史上的“五卅”慘案。經國和其它很多愛國青年一樣,堅決地站到反帝國主義這一邊,是遊行示威的成員之一。
經國的行為,固得到同學師長的讚許,但卻支付了很大的代價。學校當局的保守派片面地,武斷地認為,這個年輕人有造反的趨向,給予他一項意想不到的懲處—開除。罪名“該生行為不軌”。在當時開除是
件很不名譽的事,帶著滿腔憤怒不平,大概在這年的六、七月,告別上海,去了北京,進了吳稚暉的外語學系。這多半是他父親的意思,希望吳敬恆好好管教一下,免得再鬧出上海那樣的笑話來。不過,經國已非池中之物,“吳妖怪”也沒有辦法約束這位世侄,政治覺悟越高,對革命的膽識越大,不久即加入當地學生髮動的反政府示威遊行,代表學校當局的吳伯伯,自然不會給他開除的懲罰,軍閥當局卻冷峻地執法如山,把他判處了兩個星期的監禁。
恢復自由後的經國,仿徨苦悶,最後選擇了,還是去廣州吧!是北方的初秋,他跳上從天津開往南方的一艘輪船,結束短暫的故都之旅。
註釋:'1'《蔣經國先生一言論著述彙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這本書共十二大冊; 經過篡改等手腳,很多重要的文獻,均未收入。
'2'蔣經國著《風雨中的寧靜》、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3'同'2'。
'4'汪日章、唐瑞福合著《蔣介石的故鄉》,發表於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公報》。
'5'毛思誠著《民國十五年前的蔣介石先生》,一九三六年一月初版
'6'參閱丁依著《蔣介石婚姻生活考》,香港《南北極》月刊、陳忠人著《紀念外婆—陳潔如》,香港《百姓》第49期。
'7'蔣經國著《我在蘇聯的生活》。密歇根大學圖書館藏有此書。
'8'同'6'。
'9'同'2'。
'10'馬彬著《轉型期的中國知識分子》,香港亞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馬彬另一筆名南宮博,專寫歷史小說著名,他的論著,其實遠勝過他的小說。
…………
3孫逸仙大學
中國一向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傲視環宇,因而產生出天朝文化中心論的驕傲和優越感。最明顯的一個事實,我們祖先把國名定為中國,自許為宇宙的中心,它的周圍則是蠻夷之邦,化外之民,即使到今天,稱洋人仍是洋鬼子,而非平等待之。
不錯,數中國兒千年的歷史,它有過輝煌期,也有過衰落期。唐代萬邦來朝,我們的東鄰日本,甚至派遣大量留學生,乘風破浪,到長安拜師入學。絲綢之路,首啟外貿之端。
歷史是一面鏡子,同樣是一個沉重的包袱,自視甚高的結果,適應性就比較差,對任何外來文化,悉採鄙夷峻拒的態度。
鴉片戰爭以後,帝國的假面具拆穿了。後代子孫,為祖先們的驕傲和偏見,付出巨大的代價。繼外侮日甚,有識之士覺醒到,非堅甲利兵,不足以保中華於不墜。接著倡“自強運動”,以張之洞為首計程車大夫喊
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且在這個指導原則下,派青年士子,出洋留學,大搞洋務運動。
留學的目的地,始則歐美。受甲午戰敗的刺激,鹹認日本的“明治維新”,值得我們效法,改去東洋。一時留日的風氣,取代留英、留美的熱潮。蔣介石、閻錫山、張群等選擇日本,正說明當時的風向。
俄國十月革命成功,馬克思主義如洪水般傾瀉,開青年人嚮往蘇聯的濫觴。最初只有瞿秋白等俄文專修館的學生,首途赤都,稍後,劉少奇、李立三、秦邦憲等革命青年,個別或集體的,奔向紅朝。待蘇聯在華的勢力,扶搖直上,留學蘇聯的吸引和一號召,頓成時尚。
解釋留蘇何以狂熱一時的背景,我們勢必對當時的政治情勢,略作回顧。
從民族感情上,對於這位北方的近鄰,從無好感。北極熊的侵略性,比起大英帝國,不過五十步與百步之差。由依凡到尼古拉斯,中國所喪失的土地面積,超過歐洲許多小國的總和。其次,俄羅斯民族的科技文化,無法和英美放在相同的天平上,鮮少值得效法的地方。
形勢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就歷史的意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