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遇到正月十五、六月初六等大節日,返鄉的善男信女,扶老攜幼,忙著趕廟會,迎神拜佛。老祖母少不了帶孫)兒去向菩薩報到,順便讓孩子看看熱鬧。

很多人會奇怪,蔣經國從小在這樣濃厚的佛教氣氛中成長,何以後來未成居士,而追隨乃父,恭讀荒漠甘泉,變為滿口“神救世人”的基督徒?合理的解釋,天下沒有不變的信仰。政治信仰如此宗教信仰,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很多人來自佛教家庭,未必全信佛教。其次,後期的蔣家,再非奉化時期那麼單純。蔣先生宋美齡,既皈依真主,經國要扮演一個孝子的角色,也不得不假戲真做,在耶穌面前,向乃父認同。

經國受到的疼愛,殆無疑義。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需要同年的伴侶,在這方面,他寂寞得很。毛氏夫人繼經國之後,就此打住。

到經國五歲這年,蔣家才再度添丁,孩子取名緯國,生辰是十月六日。

這個孩子的來歷,似乎誰都知道,又誰都說不清楚。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他的母親是位穿和服的東洋女子,是蔣先生在日本留下的中日愛情結晶,自日攜回,交姚夫人領養,'16'那位戴安國,過繼給後來在廣州服安眠藥自殺的戴季陶先生。

一九一六年,經國幼小憂心靈,當然不懂得這新來小弟弟的離奇身世,豐鎬房多個白白胖胖的娃娃,總是熱鬧些,他的確高興了好一陣子。

後來,蔣緯國去了德國學軍事,曾在臺灣歷任裝甲司令、三軍大學校長,現任陸軍上摘聯勤總司令。他愛逗笑:“過去我是總統的兒子,現在升為總統的弟弟”,成為很多人熟知的幽默笑談。

註釋:'1'董顯光著《蔣總統傳》,初版於一九三六年,一九五二年增訂再版,張其昀編入《中華大典》(一九六七年臺北版)。

'2'蔣氏家系表

'3'汪日章、唐瑞福合著《蔣介石的故鄉》,刊於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公報》,可能轉載自浙江出版的文史資料《蔣介石一八八七——一九二七》,為研究蔣家世淵源的珍貴史料。

'4'王採玉的身世,官方檔案中,一向是隱瞞著的,唐、汪的文章,是初次揭露。

'5'該書由沈醉、文強合著,香港《新晚報》曾連載。

'6'蔣介石的名字,在合灣或大陸時期,官方檔案概用中正,洋人稱他為介石。蔣瑞元是祖父玉表公命名。周泰是童年原名,和其它兄弟周字排名,學名志清,在日本留學時,即為“清人蔣志青”。

'7'蔣中正著《報國與思親》,發表於一九三六年十月,陳布雷捉刀。

'8' 蔣中正著《哭母文》,發表於一九二一年六月,收入毛思誠著《民國十五年前的蔣介石先生》。

'9'蔣錫候官至台州地方法院推事,“西安事變”時,積優成疾去世。

'10'同'3'。

'11' 毛思誠著《民國十五年前的蔣介石先生》,於一九三六年十月初版,臺灣禁止公開出售。

'12' 《蔣總統秘錄》:“蔣總統從留學的振武學校畢業,以‘士官候補生’身的,的發到駐屯高田的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野炮兵第十九聯隊入伍,十二月五日報到。”高田即日本新瀉縣高田町,位北海道。第2冊第210…212頁(合北《中央日報》譯本)。日文原名是《蔣介石秘史》,中文版刪改之處甚多,已失本來面目。

'13'三月十八日,乃中國舊曆慣例由王升、楚嵩秋、潘振球等為蔣設宴祝壽。

'14'《現代支那支錄》,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收藏。

'15'同'11'。

'16'丁依著《蔣介石婚姻生活考》,原載香港《南北極》月刊。

…………

2上海·北京·廣州

一九一六年,經國五歲,在家鄉啟蒙,緯國比他幸運,後來進的是縣城培本幼稚園。

民國初年,中國的教育制度,止處在一個新舊交替.從舊式塾館,過渡到新式學堂的蛻變階段。但這就和把小腳放大那麼困難,工作進展,非常緩慢:一方面死硬的保守派,永遠抱殘守缺:一方面經濟的因素,師資、裝置,都非一蹴可成、所以除了通都大邑,受西洋文化的衝擊.開始創設了新式學堂。育人子弟的事.不論在形式上、內容上,和千百年前,一脈相承,操縱在腐酸的職業教書匠手裡。具備教師資格的身分很嚴,必須是得到功名的秀才,會做做八股,寫寫行楷.吟吟詩賦,百無一是的書生。

這年三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