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

16蔣主任

海南、舟山撤守,臺灣進入戰時狀態。五月二十七日的《中央日報》社論指出:“在這東南亞大戰烽火一天天逼近的今日,我們要加倍警覺共匪聲西擊東的策略。它一面裝腔作勢,壓迫著越南,而一方面向臺灣進行軍事冒險,因此我們大聲疾呼,臺灣是進入戰時了。”

一般估計,臺灣有三個月的危險期。九月開始,進入颱風季,不利征戰,海峽將因而暫時息兵。“煎熬中的臺灣”,'1'處處充滿悲壯的氣氛,由經國主持的政治部發動,各部隊“紛紛歃血連盟,誓死效忠領袖”,甚至效法二次大戰末期日本的“神風隊”故技,發動“反共敢死隊”。把“成功成仁誓為國死”的情緒,導引至空前的高峰。

黨報以《發揚“同舟共濟”的真精神》為題,重申“我們國家實在已到空前未有的危險時期,每個處在這個孤島上的人也已沒有什麼可以撤退和逃避的地方。

每個人私的利益和整個國家的利益,再也沒有一個時候能比現在更加一致。今日國家所追求的目標,就是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因此,大聲呼籲,“在這個目標下,我們首先要求每人把所有的私的利益完全克服下去。”'2'

輿論帶頭,提倡戰時生活。六月初,“戰時生活運動促進會”成立,訂定實踐綱要,宣稱“向奢侈者挑戰,向腐化者開刀”,要求“人人生產,戒除浪費,個個動員,參加戰鬥。”'3'

先後處決吳石、陳儀,接著公佈檢肅匪諜條例,強制規定,各機關部隊學校人員必須連保,發現可疑人物要告密檢舉。經國強調為“無形的戰鬥”,其實,也就是中國古代“保甲連坐”的現代版。

官方努力的次目標,是正面側面地,灌輸臺灣必勝的信念。那篇《論海島攻防戰》的專論,'4'歷舉克里特島、西西里島和諾曼第島登陸的例子,引經據典,史實奏證,至少具相當程度的說服力。有位軍事權威家《臺灣守得住嗎?》的論文,那就荒謬的可以。他說;

“只要臺灣的七百五十萬人對戰爭有共同的認識,共同的覺悟,一致參加戰爭,支援戰事,臺灣一定守得住的。戰鬥力好象一條鐵鏈子,它的大小,由最弱的一環決定的。戰略上打勝仗的秘訣,就是利用我們最強的一環打擊敵人最弱的一環。”'5'

最後的結論,自然是條光明的尾巴:“臺灣一定會守得住的,只要大家認清自己的責任,拿出決心和勇氣。”

上海失陷前夕,谷正綱尚力竭聲嘶地保證“共匪無法成功”,其理由是“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主義——三民主義和最偉大的領袖—蔣總裁”,這種教條口號式的說詞,原十分可笑。是圍著“主義、領袖中心論”的陳年老套,了無新意。不幸,臺灣的“匪黨理論家”、“三民主義理論家’”如任卓宣(葉青)之流,一味抱殘守缺,照本宣科,並拿不出貨真價實,擲地有聲的說理文章來。

其實負責宣傳的機構,在黨有中宣部,在軍有政治部,後者由經國總其成,以壓倒優勢,全面控制新聞輿論的走向。本來,他躲在幕後,指揮為數五萬以上的特工,從事偵查逮捕可疑的子,破例披掛上陣,走到前臺,會見記者,發表談話,宣佈案情(“匪諜”)偵破始末。在國民黨的權力結構中,除了行政院長陳誠,就數他最權高勢大。

用“山雨欲來風滿樓”來形容一九五O年臺灣的六月,其真實性無可非議。很多過來人,甚至三十年後,回首前塵,生不寒而慄的感覺。臺灣前途,一片漆黑,除了向神祈禱,或許會出現扭轉命運的奇蹟。被稱為“民族救星”的蔣先生,無非繞著空洞的“成仁”哲學,大做文章。

“戰爭的颱風”沒有如蔣經國的預期,光臨危殆中的臺灣。六月二十五日拂曉,卻在朝鮮半島登陸。

那是個星期天,部隊休假,機關停擺,金日成借用日本人的慣技,乘南朝鮮不備,跨過三十八度線,發動全線總攻擊。李承晚的守軍,僅有八個師的番號,約九萬人,空軍只有訓練偵察機十餘架,既無戰車,又無戰車防禦炮。'6'強敵當前,摧枯拉朽。北軍迅速佔領開城、春川等要地,直到距離漢城僅二十五英里的議政府這一線,方遭南軍第二、七兩個師的有組織的抵抗。

訊息傳到臺北,蔣先生正用早餐,負責簡報的是經國。所獲情況,零星混亂,直到深夜十點,始接邵毓麟大使首次報告,瞭解大致的進犯戰況,半小時後,續電抵達。蔣先生望眼欲穿的三次世界大戰,終露眉目,他的初步反應,大致和邵的研判不謀而合。邵說:

“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