邐瘢�饕�切���ù蠖櫻�蔥小熬�摹憊ぷ鰲�
'19'同'9'
'20'同'11'。
'21'同'6'。
'22'曹聚仁著《蔣經國論》,香港創墾出版社(一九五三年十一月),第76一77頁。
'23'蔣經國《滬濱日記》,收入《一片忠心》同'9'。
'24'同'22'。
'25'據徐思賢將軍面述。
'26'白憂天寫《打虎贊》,上海《大公報》,一九四年鹽九月二十五日。
…………
13南京·溪口·上海
毛澤東樂觀的估計,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可能“根本上打倒國民黨”,'1'斯大林不信,'2'毛認為“可能”,只是審慎的樂觀。
但一切的發展,比毛的初步想象還要快。
遼瀋戰役,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結束,廖耀湘、範漢傑、鄭洞國的部隊,先後瓦解,國軍精銳,喪失了四十七萬兵馬。東北失陷,林彪的四野雄師(十二個縱隊,十六個獨立師,一個炮兵縱隊,一個鐵道兵縱隊,共七十萬人)'3'沿著多爾袞的老路的東、中、西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勝入關,直迫平津。
中原戰場,九月下旬,濟南失陷,王耀武被俘,共軍即將長驅直入。下一步,將危及京畿的安全。十月二十九日,國防部長何應欽,召開軍事會議,提出江淮必守的主張,放棄隴海線上的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間的鐵路兩側,作攻勢防禦。
蔣先生原屬意白崇禧擔任總指揮。白先同意,後又變卦。改派宋希濂,蔣不放心,乃落到杜聿明頭上,劉峙掛名。
這就是國共雙方打的最大的一次戰役,史稱“徐蚌會戰”,或“淮海戰役”(中共)。
國軍出動的兵力,約八十萬人,計有邱清泉的第二兵團,黃伯韜的第七兵團、李彌的十三兵團、孫元良的十六兵團、黃維的十二兵團。另有交警總隊、炮兵、工兵、戰車等單位。
共軍參加的兵力,為六十萬人,包括“三野”所屬的十六個縱隊,二野的七個縱隊和華東、中原、冀魯豫三個軍區的地方武裝。
論兵力、裝備——特別是重武器,國軍無不佔盡優勢,但共軍機動靈活,將士用命,戰鬥意志旺盛。
蔣先生的希望,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聚敵痛殲,挽救危局。不幸,這個希望,也落了空,沒有等大兵團展布開兵力,已為敵人各個擊破。
前線失利,後方動盪。翁文灝內閣下臺,行政院院長一職,乏人問津,歷胡適、張群,最後由“阿斗”孫科出來送葬。
蔣先生的最後一張王牌,是請求華府急救。“蔣總統認為須有一種心理上的特殊變動,始足以加強抵抗中共的意志”,董顯光的《蔣總統傳》進一步指出:“此種心理上的刺激,莫如有一支援中國政府的宣言來自美國。”蔣先生深信“此一宣言縱未能立即補充以物資上的援
助,已足挽回動搖的心理,而制止日益增加的失敗主義者。它可作為對共匪的一種警告,使此時尚留在長江以北的中共軍隊,暫止於華北的收穫,以免冒對美衝突的危險。”'4'
杜魯門的覆信,說了些漠不相關的話,表示一下同情,予以婉拒。十六天後,蔣夫人親自出馬,白宮晤杜,舊事重提,要求華府派將領前往中國,及十億美元的軍經援助計劃。得到的答覆:“除非美國派軍參加,任何大量軍事援助,均將於事無補。”
杜蔣私下已有嫌隙,種因於蔣支援共和黨杜威的競選,杜魯門說過:“我恨不得把這些傢伙關在監獄裡。”'5'外加國務卿馬歇爾對南京政府的偏見,國務院中國科的專家們,一致認為國民黨已無藥可救。任何尋求美國援助的努力,均將落空。
經國形容此一時期,“山雨欲來風滿樓”,“中華民族的危急存亡之秋。”
“中共除軍事威脅外,更擴大其心戰與統戰的攻勢。一般喪失千志的將領及寡廉鮮恥的官僚政客,或準備逃亡避禍,或準備靠攏投降,或傳播中共‘和談’煙幕。一般善良同胞,亦誤於中共的欺騙宣傳,希望停戰言和,休養生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一般人精神已趨於崩漬。父親乃有引退圖新,重定革命基礎之考慮。”'6'
逼蔣“引退”的動力,來自擔任華中剿共總司令的白崇禧。白抗命增援徐州的事,蔣白關係,已臨破裂邊緣。'7'十二月二十四日,白自漢口發出的“亥敬”電,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