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鼐頹幔�氯�聳隆�

可見,這個主題的敏感性。太子的事,朝野人士,都不想沾邊,甚至此地的基金會,亦退避三舍。

一九七二年,修完應讀的課程,下一階段,考資格試,撰寫論文。我寫了一個詳細計劃送進新澤西的“中國國際基金會”(China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申請補助。找到這個基金會的原因,我和他們過去有過淵源,一九六九年去印尼,即由該會支援。業師林邁可爵士(Lord Michael Lindsay)熱心推薦,周書楷大使從旁贊助。基金會董事長菲利普博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長),亦表同情,但董事會集會討論時,被其中的中國籍董事所否決了,理由非常可笑,不願開罪臺灣當局。

基金會的經濟來源落空,安心寫論文的計劃為事實所不許,加上找一份育人子弟的工作,鏡花水月。我改業從商,學位一事,轉瞬間變得毫無意義,連帶論文也擱淺了。

不寫論文,朋友勸我,何如寫傳?斷斷續續,完成四章,透過朋友介紹,交香港《南北極》月刊連載。

文章一上場,弄得欲罷不能。只能邊寫邊刊,邊到圖書館補充資料。嚴格說,這是港、臺很多作家寫小說的辦法,有率爾操觚之嫌。

先後刊了兩年,讀者反應,據說“不錯”。我自己則很不滿意,有些地方資料不夠充實,有些章節有貧弱之感,有些當時認為對的觀點,事後感到不夠成熟,還有時地的錯誤,留待修正。《南北極》編者答應,出單行本時,再予糾正。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蔣先生在臺去世。《南北極》抓緊時機立即將該書推出,書已上市,我這位作者,居然一無所知。去函抗議,覆函僅說“時間來不及”,又說“即使我不印,人家也會盜印。”

其後,盜印的不是別人,正是這位“盜印專家”,完全失去控制的我,究竟出了幾版?賣了多少本?完全一無所知。

現距該書初次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