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外延可以擴充套件到製藥、化工、農業、精密電子儀器的庫存等等。
關於冷庫的種類,大家有過爭執。主要是在到底是氨製冷方法好還是氟製冷方法好,這兩種方法不可能通用,所以必須做出選擇。
有人擺出氟製冷方法的好處。首先它安全,穩定,基本無毒,而且所需裝置較少,可以直接製冷,還可以實現自動化管理,這些都是有利於漢唐集團的使用,也符合穿越的實際條件…
提出氨製冷方法的人只提到一點,他說:“兩年內我們可以提供液氨,氟里昂要多久?液氨的用處極大,氟里昂呢?要是專門為氟里昂現建一個工作間,裝置又要用多少?我們要真正以穿越者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啊!”
主管冷庫工作的人叫周行烈。他原先是一家大型冷庫的技術員。他的頭頭因為收了回扣使用了劣制閥門,因而導致了氨氣洩露。
可更這不幸的是,他被人按上了黑鍋,光榮下崗了。
他同樣也落入了宋士達的魔掌中。
在漢唐集團的計劃中,這座冷庫大約有一萬立方米左右。周行烈心想,這哪裡算冷庫,頂多叫冷站。但他還是尊重大多人的稱呼。
在購買冷庫裝置時,完全是他一個人跑前跑後。冷庫裡的基本裝置,比如壓縮機、冷凝器等裝置,各種閥門、壓力錶、測溫儀和高低壓管道,他一一都看了個遍…
賣裝置的人好奇地問:“自家建的冷站?”
周行烈驕傲地說:“是的,我自己家的!”
賣裝置的人在心裡撇了下嘴,心裡說,牛逼啥啊,不就是一個冷站嘛!周行烈沒有辦法不認真。
這和氨製冷方法的工作特點有關。
製冷學原理是一個能量轉化過程,即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熱能又透過氨液在系統內不斷地發生形態變化,進行冷熱變換完成製冷。
所有裝置之間用管道依次連線,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製冷劑氨在系統中不斷迴圈流動,發生狀態變化,與外界進行熱量交換,因此任何一個節點壞了,整個系統就他媽的全完蛋了。這一點真心比不了氟製冷方法。
周行烈心知肚明。可還沒有辦法,只能如此。
在氨製冷方法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液態氨在蒸發器中吸收被冷卻物的熱量之後,汽化成低壓低溫的氨氣,被壓縮機吸入,壓縮成高壓高溫的氨氣後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卻水降溫放熱冷凝為高壓氨液,經節流閥節流為低壓低溫的氨液,再次進入蒸發器吸熱汽化,達到迴圈制冷的目的。這樣,氨在系統中經過蒸發、壓縮冷凝、節流四個基本過程完成一個製冷迴圈。
所以,他對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和蒸發器這四大件要求極高,專門要求再另行採購一套這四樣裝置,最好是德國格林森製冷裝置。這樣他可以簽下軍令狀來保證冷庫可以安全執行三十年。
在實際的製冷系統中,完成一次製冷迴圈,製冷劑需要透過上述四大件之外,還透過許多輔助裝置,這些裝置是為了提高執行的經濟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設定的,周行列考慮過漢唐集團的機加工能力,認為在短時期內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他完全可能再興建一座冷庫。
當時宋士達還好奇地問:“如果我們完成不了氨的生產目標,那這些裝置不是白白空置了?”
“空置?”周行烈的眼神像是在看一個完全不懂製冷專業的小白一樣,說,“我可以用酒精,或者二氧化硫,或者水和硫酸做冷媒嘛,氨製冷法裝置就這點好,就像我們這些技術員一員,皮實抗造,適用廣泛…”
宋士達董事笑著說:“當然,當然。我一定安排好。”
漢唐集團的冷庫從選址到建設完全是周行烈一個人把關,這也是唯一沒有使用明人臨時工和勞力的建築物。原因很簡單,冷庫對建設要求高了一些。
周行烈把位置選在距離熱蘭遮城碼頭十公里處,一處地勢較高且比較平整的地方。
他算了下,至少五年內,這裡還不至於發展成人煙稠密的地方吧?他這已經是按那面世界的發展速度來計算的,但後來的結果,讓周行烈深深後悔,那是後話,先不提。
冷庫建築有三點主要要求。
第一要冷庫建築的牆壁能防止水蒸氣的擴散和空氣的滲透。室外的空氣侵入時會增加冷庫耗冷量,還帶入水分,水分凝結引起隔熱結構受潮凍結損壞,所以要設定防潮隔熱層使冷庫具有良好密封性和防潮隔汽性。
因此周行列設計了雙層夾矽藻土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