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大炮不同,紅夷大炮屬於典型的艦載長重炮了。
紅夷大炮的主要難點在於長身管技術,130毫米的18磅炮長度達到3米左右,也就是22倍徑左右。這僅僅是18磅而已。
從畫片上看,那幫子大傻瓜還有比它大兩倍有餘的重炮!
2000兩銀子絕對值!
穿越者們知道,按當時流行的是身管比例模數思想,由炮口到炮身到炮膛逐次加厚,這是屬於英國寇菲林長管炮級別,如此長的身管要求內膛光滑口徑如一,在明末時期,以脆性白口生鐵鑄造為主要的製造手段來講,確實是屬於高技術了。
這時期,荷蘭人的鑄造水平略比英國人強。
當然,這並不是說鑄造紅衣大炮是什麼難以逾越的門檻,明代的鑄造技術其實非常高超,就以技術難度來講,鑄造紅夷大炮這種以前沒見過的技術活根本難不倒大明的能工巧匠,由最初的造炮炸裂,到後來的鐵體銅芯大炮,就可以看出短短几十年明朝的火炮技術就已經遠遠的超越了當時的西方火炮技術。
至於大口徑火炮難以普及的原因,除了技術難度意外,最主要的原因嘛,就是成本問題,而非技術問題。
其實很少人知道,這個時期火炮鑄造的廢品率其實是相當高的。
這種情況在明末引進西方火炮製造技術時就知道了。
《火攻挈要》中記載,由於當時鑄造的品質尚不十分穩定,即使是在歐洲,“大銃鑄十銃能得二、三可用者,可稱高手”。
也就是說,廢品率高達70~80%以上。這樣火炮的成本自然也就降不下來。
而且,對於此時的南明來說,時間更是個關鍵點。就算他們豁出一切成本來鑄造也來不及了。何況他們還沒有成本去豁出。
可是讓統陸兵副將張月和統水師副將吳文敏不爽的是,整個廣州城除了他們倆,好像再也沒有人關心這些,而且這幫子文官對著一幫子大傻子,還他媽的端著架子!
他們忍著厭煩聽兩個人不停地說著廢話。
“嗯,一門破炮就要一百名女子……好像過份了吧?”江生捋著鬍子慢慢說道,“我大明也有類似的火炮……好像不用如此價錢……”
“便宜,絕對便宜!”統陸兵副將張月實在受不了他們的胡扯了,騰地站了起來,說道,“我以統陸兵副將的身份保證,如你真送來,必有一百名女子交與你手,你可信我?!”
這話說得夠狠,嚇得周富也騰地站了起來,拱手道:“豈敢不信,將軍一言九鼎,小的聽命!”
江生心中大怒,你個兵痞,你不是說不說話嘛!
感謝yezhongye、美樂芝、酒後不亂性、過過吧、zmcyhh等老朋友的支援和鼓勵,歡迎新朋友下筆風雷的到來。
當一個看盜版的人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指責作者,我認為這個社會的道德體系有問題。
―――小樣有型
第一百三十九章 今生今世我就是你的人了
早在元朝統治期間,廣州的中城、東城、子城沒有連為一體,交通大受限制,且舊城低窪。
洪武二年,廣東置行省。歷任廣東行省參知政事很注重城建工作,這樣在前後近三百年裡,經過多次的建設,廣州城已經是“規制大備”,成為一座在國內外都受到重視的大城市了。
到了崇禎十三年(1640年),廣州增筑北城,將城牆培高7尺,增厚牆基,內砌女牆,加雉堞5尺,又增築敵臺2座,並且每隔20丈置有臺階,以便在城牆上落。
此時廣州城城牆的資料為周長3796丈,高2。8丈、上寬2丈、下寬3。5丈。有城門、城樓和敵樓各7座,警鋪97個。
城牆上的石條大都長1米左右,寬0。4-0。5米,主要是紅巖石料,少量是花崗岩。
穿越者們在穿越前對城牆遺址做過調查,穿越後,結合去過無數次廣州的何斌與郭懷一的描述,穿越者們認為與史實相差不大。
當然,完全的一手資料還得等派出去的探子回來彙報。
何斌真是個有文化的明人小知識分子,經過一個星期的培訓,終於學會了開關dv和存檔,學會了使用小型太陽能充電器……至於拍攝的技巧,穿越者們認為教了也沒用,只讓他學會長拍和搖拍就行。讓他們想辦法站在不同的高處俯拍,何斌實際演練了一陣兒,穿越者們檢驗了後,覺得畫面還能看清楚,這就可以了。
人家何斌也是個仔細人,給自己安排了七八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