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他們決心把成績作為繼續發展的新起點,千方百計提高化肥產量,為臺灣農業提供更多的肥料。

要擴大生產,廠裡的一臺鍋爐不夠用了,他們發揚敢想敢幹的金手指精神,成立了製造鍋爐的專門小組,從紅星工業區的廢料堆裡找來了鍋駝機當作材料(當時有人說那不是廢料堆,是成品庫,這個問題與本文無關),他們邊研究邊幹,終於造出一臺每小時產汽量達三噸左右的土鍋爐。

鍋爐造好後,原有的二十米高的紅磚結構煙筒不適用了,他們就安上一節大鐵筒,解決了這個難題。

要擴大生產,原有的動力裝置也感到緊張。這時,有人提出來希望漢唐集團給裝置。

可是,技術員們不同意。他們認為,動不動就想當伸手派,吃現成飯,那不叫真正的金手指精神。他們決定自己動手造煤氣固定式發動機,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當時廠裡急需兩臺銅液泵。造銅液泵,最難加工的是曲軸,按技術要求,需要先鍛造成形,再切削加工。紅星工業區的鍛造裝置當時使用緊張,他們便根據現有條件採取化整為零的辦法,一截一截地加工出來。結果不但造出來了,而且效率比原來的提高一倍。

他們就是這樣,本著“力求節省”的金手指精神,只花了很少的裝置,又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把合成氨的產量逐步由年產八百噸擴大到一千噸、一千五百噸,現在又繼續向兩千噸的水平邁進。

單是生產一種合成氨,還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這東西灑到地裡蒸發太快,只能深埋。

他們考慮到山區如果能使用固體化肥硝銨,運輸、貯存都比較方便,於是就決定建設一個硝銨生產車間。

按照那面世界的要求,搞硝銨生產需要蓋五層樓高的建築物,把十多座反應塔和反應罐保護起來,但是他們修的全部在露天地裡。

為了解決酸吸收塔被腐蝕的問題,他們集思廣益,還是採用了土辦法,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為了節省“化工眼睛”的分析儀器——一種精密天平的使用次數。他們還是採用土辦法來計算硝銨濃度,收到了同樣的效果。

幾年來,這個廠一面擴建一面生產,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到1656年,全廠共生產出氨水三千三百一十一噸,硝銨三千二百六十一噸。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人是所有力量的總合!

氮肥廠的技術員們在生產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揚金手指的精神,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他們堅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馬,大搞綜合利用,把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各種廢氣、廢液、廢渣,以及餘熱,全部利用起來,變成了寶貴的財富。

他們用土辦法,利用銅洗塔放空的尾氣,製造出了肥效大、含氮量高的氨基鉀酸胺。

他們還在一些用蒸汽量大的工段安裝了餘熱鍋爐。

技術員們親自上陣充當焊工,經常把一寸長的鋼板、鋼管收集起來,卷焊成可用的鋼管。廠裡的機器裝置壞了,技術員們總是千方百計自己修復,從不依賴兄弟單位……

這幾年來,氮肥廠已經由幾十個人發展到二百多人,成為臺灣地區可靠的化學肥料基地,促進了臺灣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得到了漢唐集團董事會和全體技術員的大力稱讚。

漢唐集團董事會秘書部部長:楊友行

1656年6月5日

那還是在1656年的時候,侯致本廠長看完這篇通訊後,他的眼淚又要下來了,他說:“楊秘書,我沒有那麼偉大,我只是想重複侯氏聯合制鹼法,我需要氨……你知道我有多崇拜他!”

楊友行秘書微微一笑很有型,說:“只有邪惡的勢力才總是提你做事的動機是什麼……他們故意不提結果。成效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推動了氮肥事業的發展,你做到了,你讓很多人吃到更多的糧食,就這樣。”

ps:感謝看盜版的朋友中,一位匯款,一位充值

第四百章 一切重新開始

又是一個晴朗的天氣,氣溫還有些炎熱。

布袋鎮敞開式淨化池。

劉子洛主長抱著自己的兒子,順著臺階走進一個水池子裡。他的後面,他的妻子緊跟著,妻子則是抱著女兒。管家在後面小心看護著。

那水池子裡的水散發著怪味,但是還好,能讓人忍住。

水也不深,十幾步遠就是對岸。

有人在對岸上,拿著一根長長地竹竿,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