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踏險地梁君組閣(2)
關於於衝漢此次赴日,張作霖在1921年9月30日於奉天接見日本記者時說道:“最近赴日的國務院參議於衝漢的主要任務是為了收到中日友好的成果,相互坦率地交換意見,以求取日本政府的諒解。於衝漢之赴日表面上雖系作為北京政府的代表,但實際是代表我而赴日的。使命的大部分是與東三省有關,使之與日本政府交涉,其內容不便說明。”據說,於衝漢在日的活動有一些是秘密進行的。總之,張作霖把自己綁在日本的戰車上,希圖取得日本的大力支援,以實現統一中國的美夢。然而,日本人也深知,“吝嗇的張作霖一切都從利弊得失出發,有伸縮性的親日論這是當然的”。
在張作霖扶植梁士詒內閣期間,美國正在召開華盛頓會議。為了平衡列強在遠東的利益衝突,由美國出面,於1921年11月11日在華盛頓召開了會議,史稱華盛頓會議。在會上,要討論中國的山東問題。山東問題,是從德國侵佔膠州灣開始的。1898年3月6日,清政府在德國軍艦的脅迫下,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將膠州灣及附屬地區租借給德國,並允許德國建築膠濟鐵路。膠濟鐵路在1904年竣工營業。德國在山東經營十餘年,獲得很大的利益。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宣佈中立,曾經考慮收回山東的德租界。但蠻橫的日本提出警告,反對中國同德國直接商談。8月23日,日本宣佈對德宣戰。9月3日,日軍兩萬多人侵入山東,橫穿山東半島,向德軍進攻。10月6日,攻佔膠濟鐵路全線。11月7日,佔領青島。德軍投降後,日本仍藉口歐戰沒有結束,拒不撤兵。此後,日本機關算盡,進一步脅迫北京政府,想要永久佔領山東的德國租界。
1917年8月,中國對德宣戰。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勝利國的中國,並沒有分享到勝利的果實。1919年2月18日,巴黎和會召開。中國派代表出席。但是,會議的最高機構是由英、法、美、意、日各派兩位代表的十人組成。在這個會議上,日本公然提出強佔山東的無理要求,得到其他列強的支援。並按日本的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的條款寫入和約。但是,中國代表沒有在這個屈辱的對德和約上簽字。巴黎和會本來應該把被德國佔領的山東歸還給中國,但是由於日本的蠻橫,加上列強的偏袒,中國的這個目的沒有達到。
1920年1月20日,日本公使小幡向中國提出直接交涉山東問題。這是日本耍的一個花招,意在透過直接交涉,迫使北京政府就範。在國人的一片反對聲浪中,這個無理要求遭到北京政府的拒絕。1921年8月,英、美、日等國協商,決定在11月11日召開華盛頓會議。
日本再一次提出直接交涉,想在開會前,搶先解決山東問題。在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下,北京政府又一次加以拒絕。10月6日,中國派施肇基、顧維鈞、王寵惠、伍朝樞為全權代表參加華盛頓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國民外交代表餘日章、蔣夢麐。11月11日會議正式開幕。山東問題作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提交大會。大會提出,中日雙方在會外會談,美、英派員居間調停。
12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就山東問題舉行談判。這是一個馬拉松式的談判,共進行了36次。日本代表堅持中國政府應向日本借款贖回膠濟鐵路,而借款附有聘用日本人管理鐵路的苛刻條件。這實際上等於沒有收回。中國代表主張國內備款,收回自辦。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5.起爭端直奉一戰(1)
在談判期間的12月28日,日本公使小幡藉口慶賀梁士詒新內閣成立,與梁進行了秘密談判。小幡以提供借款為誘餌,企圖讓梁接受中日兩國改在北京舉行秘密直接交涉。其目的是,欲讓中國同意向日本借款贖回膠濟鐵路,並將該路改為中日合辦,聘用日本人為車務長及會計長等。梁士詒完全同意這些條件,並電令華盛頓中國代表團照此進行。
30日,梁士詒在國務會議上提出了中日直接交涉問題,因為問題敏感,無人附和,並未討論。但此訊息已外洩,成為人人關注的焦點。吳佩孚本來對梁內閣就有一肚子怨恨,正苦於找不到攻擊的藉口,這回抓到了把柄,便乘機用電報的形式,發動了對梁內閣的電報戰。梁士詒內閣成立,亟盼各省軍閥來電祝賀。那時的慣例,新內閣上臺,各省軍閥都是要發賀電的。如果沒有各地軍閥致電祝賀,這個新內閣就很難維持。梁士詒很希望吳佩孚來一個祝賀電,以壯聲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