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講,夏侯嬰只是個忠誠的夥伴,談不上有什麼才能,所以劉邦一向也不會太重視他的意見。
劉邦一向對殺人就不怎麼感興趣,既然有夏侯嬰講情,自然立刻赦免了韓信。但他對夏侯嬰給韓信的評價,倒不見得多相信,因此只給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
或許也是命運,這個職位雖稱不上重要,卻因為管理糧食為其主要任務,讓韓信得以接觸到另一個劉邦底下更重要的人物——蕭何。
蕭何和夏侯嬰也是舊識,兩人交情還算不錯。急著替劉邦物色人才的蕭何,對夏侯嬰的推薦比劉邦感興趣多了,因此他主動找韓信交談,對韓信的才氣已有相當的認識。
依蕭何估算,即使給韓信任何一個他能安排的官職,都不能讓韓信完全發揮。這是一塊尚待琢磨的寶玉,也是劉邦陣容中最缺乏的人才,所以他一定得好好地安排,讓劉邦來真正重用韓信。
不過蕭何一向較冷靜,他也不願將心中的策劃太早讓韓信知道,以免韓信急著成功,表現得太積極,反而容易引起劉邦陣營中其他將領的反感。
但韓信似乎無法像蕭何那樣有耐心。他非常自信地確認蕭何必定深為自己的表現所折服,也必對劉邦數度推薦過自己,之所以到現在仍沒有訊息,問題出在劉邦身上。或許劉邦根本不需要像自己這樣的人才,如果確實是如此,那自己便沒有什麼希望了。
大隊進入南鄭後,大家正式面對尚未開發的窮鄉僻壤,於是先前的熱情消失了,不少將領和士兵紛紛向關中逃回。
韓信思考著自己加入漢軍以後的遭遇,似乎比在楚軍時還不如,他有點賭氣地想:“此處不用人,自有用人處。”因此也決定逃回中原,另外找機會。
其實蕭何仍很關心韓信,擔心韓信不告而別,所以派有心腹人員盯住韓信。於是當韓信一失蹤時,訊息立刻傳到蕭何處。
由於情況緊急,蕭何也不知韓信到底走了多久,只好立即前往追趕,未曾在事先知會劉邦。花了兩天的時間,總算在邊界將韓信追了回來。
韓信登帥壇,漢王拜大將
當下,蕭何對劉邦解釋道:
“那些逃走的將領只能算是普通將才,我們的陣營裡並不缺乏,但像韓信這種人才,稱得上國士無雙,正是我們最需要的,絕對不能流失。
“如果大王想長年在漢中當王,韓信可能還用不上,但如果想復出關中、爭霸天下,沒有韓信將很難完成這項任務。要不要留住韓信,主要還在大王自己的決定呢!”
劉邦:“我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