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產生一股溫暖的情感,也促使他更想侃侃而談了。
“不僅如此,項羽還犯了很多策略上的嚴重錯誤!”
“哦!是嗎!”
“項王雖然已稱霸天下,臣服了所有諸侯,但卻不在關中稱王,而急著回到彭城,表示他欠缺全國性眼光,對時局的掌握也不夠敏銳。”
“他背棄和義帝間的約定,無法客觀掌握政治情勢,封王的標準完全依據自己的好惡,顯示缺乏領袖風範;如此必會造成很多人心中的不平,徒然添增未來局勢混亂的變數而已。
“他驅逐各國原本的領袖,而以和自己關係較密切的將領頂替,又將義帝遷往江南;其軍隊所過無不殘破,百姓對之並不親附,只是害怕他的威勢罷了。
“項王的這種作風,雖名為天下霸主,其實反而大失人心,故其目前的強勢是很容易崩潰而轉為弱勢的。”
從來沒有聽過有人這樣分析過項羽的弱點,劉邦頓然又信心十足了,他幾乎完全接受韓信的講法。
“大王若要對抗項王,就必須採用和他完全相反的策略。如果能完全任用天下真正武勇大將,則沒有什麼是我們不能誅滅的;以天下城邑分封有功之人,則沒有人會不臣服我們的;以義軍的姿態東向爭霸,則沒有人會不想追隨我們的。這樣我們的力量便可以很快地聚集而成了。”
劉邦:“嗯,有道理!”
韓信更興奮了,恨不得馬上替這位新主人拚死效勞。
“何況項王更有一項嚴重弱點!”
“哦,怎麼講?”
“項王將三位投降的秦將封為秦王,是他最大的致命傷。章邯、司馬欣和董翳領導秦國子弟兵,數年來傷亡慘重,卻在緊要關頭投降楚軍,早已失掉秦國父老的負託。在新安時,項王坑殺二十萬秦兵,只有這三個人倖免於難,而秦國父老痛恨子弟兵傷亡,都認為是這三個人出賣秦軍,因此對他們的怨恨深入骨髓,這種仇恨是永遠不能解除的。項王用這三人為秦王,絕對無法得到秦國人民的支援。”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韓信也坦然道出了他對劉邦心儀已久的原因:
“大王當初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還除去秦國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民沒有不希望大王為關中王的,這股民心絕對可以好好利用。”
“何況當年諸侯相約,先入關中者為主,大王應當有資格為關中王,這是秦國人民所深知也完全認同的。
“如今大王被項王排斥,失職而入漢中,秦民無不惋惜而痛恨。只要大王宣稱舉兵侵入關中,發出檄文,三秦自然敗亡,關中即刻納入囊中。”
如此具體的建言,劉邦自然也完全信服。他當場表示自己只恨太晚認識韓信,才會平白承受了數月的痛苦,如今一席談話便使他頓然茅塞全開。於是他將東進的計劃完全委派韓信去規劃,軍隊也完全歸韓信去部署指揮。
從未有過如此權力的韓信,一顆心完全被劉邦的慷慨給繫住了。士為知己者死,韓信感動得幾乎當場灑下了英雄淚。
這一番會談,也揭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能夠雄壯剛強,卻寧願處於雌伏柔弱,這樣才能成為天下的谿谷,成為眾流匯注之所在。能夠為天下谿者,自然能合守常德,就如同嬰兒一般,狀似柔弱,卻充滿了生命力和成長潛力。
知道清白明亮的幸福,卻仍願承擔黑暗痛苦的,才能成為天下的法則。能為天下人作法則,常德自然無差失,這樣的心境如同道體本身,達到廣大無窮的極境。
可以達到榮顯的地位,卻願去忍受卑汙恥辱的,如此才可以為天下谷,去包容所有的痛苦和罪惡。能為天下谷者,常德才能充足,而達到真正質樸的境界。
失掉質樸,則樣樣講求器用,功利主義因而盛行。體道的聖人,卻能掌握質樸以建立體制,這種體制,不瑣碎、不多事,較能合乎無為而治的理想。
領先率軍進入咸陽,使劉邦的聲望和優勢都達到了創業以來的最高潮。平民出身、未曾有過什麼大享受的劉邦,原本也可以風風光光一場,但他卻能在張良、樊噲等勸阻下,撤離咸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