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火燒咸陽城
鴻門之宴後幾天,項羽便引軍進入咸陽;劉邦自然不敢阻擋,仍留駐於灞上,採觀望態度。
對敵人一向殘酷的項羽立刻下令大肆搶奪。
降王子嬰首先遇害。
所有皇宮、貴族的官邸和富商的巨宅全都被劫洗一空,人民的生命財產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由於劉邦曾下令約法三章而禁止搶劫,是以秦國官民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形下受到嚴重的傷害。
項羽更一不作,二不休地下令火燒咸陽城。
這簡直是空前的愚行,但項羽似乎得意忘形了,他根本無暇考慮戰爭以後的復員和善後工作。
范增似乎也沒有勸阻過項羽,或許是因為鴻門宴的怨氣猶未消吧!既然在坑殺了數十萬秦兵後,秦民已對項羽毫無好感,那麼不如兇悍地給予強大的傷害,讓他們恐懼得完全失去報復的能力。
但以日後劉邦再出關中的情勢來看,秦民不但迅速反過來支援劉邦,並且在楚漢相爭期間義無反顧地支援漢軍,項羽和范增的恐怖政策似乎產生了反效果。
而且最糟糕的是,范增似乎只是位軍事參謀,而不是經營上的幕僚長,所以他根本不關心秦皇室的圖書、資料和檔案,才會允許項羽火燒皇宮及咸陽城。
項羽的這把火,使秦皇室統一天下后辛苦建立的所有檔案全毀於一旦,如果不是蕭何已經事先搬走了不少,漢王朝成立以後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把這些經營天下必備的資料重新恢復。
從這裡來看,項羽的集團似乎沒有統一中國、或用一種新的制度來規劃天下的野心。項羽和范增仍將自己的思路侷限於楚國式的聯盟國家體制。
火燒咸陽最糟糕的影響,是對中國文化的嚴重破壞。秦始皇焚書只將民間的文物毀於一炬,除了少數隱藏起來的以外,幾乎所有的書籍都儲存在咸陽城的府庫中。如今這些典籍又被項羽粗野的一把火給燒光,於是秦以前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記錄幾乎全完了。
從文化史的立場來看,秦始皇、李斯、項羽、范增真是世紀的大罪人。
這一場火據傳連續燒了3個月。
稍有頭腦和主見的項家軍部屬因為這場火而對項羽徹底失望,他們紛紛轉到比較失勢的劉邦陣營。
日後對劉邦爭霸貢獻非常大的韓信和陳平,都在這時候動搖了他們對項羽集團的信心。
項羽仍在心繫南方
項羽的大本營仍在鴻門。
這只是客屬之地,項羽無心成為秦皇室的繼承人。他似乎並不想統一天下,只想重建楚國,再以楚國作為天下諸侯的霸王。可見項羽的思考型態仍舊屬於春秋戰國式的。
所以關中對他來講只是敵人的大本營,並不值得珍惜。
部屬中有位姓韓的儒生在對中原形勢比較瞭解後,便對項羽提出了建議:
“關中地勢險要,有高山大河作為阻礙,可說是易守難攻的四塞之地,是建立大本營最好的地方。尤其這裡土地肥沃、生產力豐富,可以讓我們擁有爭霸天下的足夠資源。”
這種意見其實是相當務實的,對項羽集團未來的發展頗有幫助。
但經過大破壞後,項羽怎會有心思留在這裡!?
項羽自起義以來,隨著叔父項梁轉戰各地,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奔波。尤其北征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才打了這場大勝仗,終於滅亡了宿敵秦國。現在他最想做的是趕快回去向江東父老報喜,讓自己的努力成果得到大家的肯定。
“要在這塊陌生的敵國境內安定下來!”
這種想法對項羽而言是相當不切實際的。所以他很直截地回答:
“富貴了卻不回去故鄉,就好像穿著錦繡華美的衣服卻在夜間走路,有誰看得到呢?”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項羽真是太年輕了,歷練畢竟不夠。他的思路似乎仍是業務經理型的,只想趕快去展現自己的成果,而沒有經營者“大局為重”的長期經營想法。
這位韓姓儒生似乎屬中原人氏,聽到項羽這樣的回答有點啼笑皆非,不禁興起中原人氏一向視楚人為南方蠻族的心態。
所以出了營帳以後,他碰到熟人便搖頭表示:
“人家說楚國人是穿著人類衣冠的獼猴,果然真的是如此啊!”
這種涉及族群感情和尊嚴的批評,楚國人聽到自然受不了,傳言很快回報到項羽耳中。
項羽自然大發脾氣,命人準備大鍋放在廣場中,將韓生丟入鍋裡烹煮,以為殺一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