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的特使,假裝擁有陳勝的命令,前來拜見項梁。
項梁納編張楚軍的力量
在會稽郡起義的項梁、項羽叔侄,由於離秦國的中央最遠,勢力的擴充套件也最為成功。
不久,他便擁有整個會稽郡,但並不急著稱王,仍以秦國官吏郡守的稱呼來執行統治權,由此可見項梁是位思考審慎的領導人物。
首先他派出勇猛的侄兒項羽,南下收編江南地區的義軍,自己則坐鎮會稽郡的吳中,以監視江北情勢的變化。
“遲早要北上和秦軍拼命的,但在這以前,一定要有足夠的糧秣,否則就很難收編流竄各地的義軍。”
江南是魚米之鄉,又未波及到戰火,是最佳的糧倉所在地。
項羽在這方面作得相當成功,他合併了8000多人兵力,使項梁的聲勢壯大不少。
陳勝定國為張楚,並自稱陳王時,項梁雖頗不以為然,但他只冷靜評估,未作出任何反應。因為他深知任何錯誤的表態,都會影響自己未來在義軍中的聲望。
陳勝失敗以後,景駒自封為楚王,更引起項梁很大的反感:
“這小子,毫無來頭,竟自稱楚王?”
“身為項燕之子,我才是最有資格稱楚王的人!”
心裡雖這麼想,但項梁直覺時機未成熟,不宜作任何表態。
就在這時候,召平渡江前來投奔。
他自稱東陵侯,並且是陳勝的特使。
項梁倒不在乎陳勝的地位,但這位最早起義的英雄,在江北義軍心中倒有著一定聲望,應好好利用,讓自己得以最快速度成為義軍領袖。
因此,項梁認為召平這條線,值得好好運用。
召平其實也相當地擔心,名門之後的項梁不會把陳勝放在眼裡,搞不好還因此更為看輕了自己。
不過,召平也想試試這位自稱名將後裔的項梁,氣量到底如何?
當他看到項梁相當恭謹地頗當一回事來迎接自己時,心中相當感動,便決定為項梁盡一份心。
堅強的抗秦陣容
項梁頗喜歡召平的斯文及淵博學識,因此相當認真聽取召平的看法。
召平也認為項梁不宜自封楚王,以免有楚王后裔出現時的尷尬場面。他建議假陳勝之命令,對封項梁為上柱國(楚國最高官職,相當於宰相)。
項梁也高興地接受這個官職,讓自己更是師出有名的渡江北上,收編江北義軍以對抗秦軍。
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首先響應項梁行動的是東陽縣的義軍領袖陳嬰。
陳嬰是東陽縣令手下首席官吏,個性寬厚恭謹,因此地方上的聲望頗高。東陽縣青年子弟響應叛軍,殺害縣令,以群龍無首,將造成縣城內秩序大亂,乃公推陳嬰為領導者,集結有兩萬餘兵力。
但陳嬰的老母親極力反對,她向陳嬰表示:
“自從我嫁到你家來,從未聽說你們陳家的祖先中有大貴者,如今你突然暴得大名,若非天命,恐將有大不祥。不如找一個真正有實力的當領袖,附屬於他,大事成猶可封侯,萬一事敗,也比較能苟存下來。”
陳嬰評估自己的個性,也認為的確沒有為“王”的資格,便召集地方長老領袖表示:
“會稽郡的項梁,據說是名將項燕之子,項氏世代名將輩出,在楚地聲望很高,如今想舉大事抗秦,非他為領袖不可。如果能由他作領導者,我相信秦國必亡,楚國的復興不遠了。”
於是將兵力全歸屬項梁節制,使項梁的北征軍團實力大增。
英布也在這段期間,結同夥伴蒲將軍,率領他們的義軍並屬於項梁系統。
像這樣來歸併的大小義軍頗多。不久,項梁的北征軍團便高達6、7萬人,大本營設定在江北的下邳。
對項梁勢力的暴增並揮軍北上,最為不安的是楚王景駒和他的後臺支持者秦嘉。因此,他倆立刻將主力部隊集結在彭城東邊,以阻擋項梁勢力向北發展。
由於以上柱國官職自稱而未封王,反而合乎了楚國正統王室的禮儀,因此項梁獲得大多數楚國長老的支援,聲勢遠在景駒之上。
項梁乃乘勢對楚軍將領們宣稱:
“陳王(指陳勝)最早率眾起義,但因和秦軍作戰不利,生死不知,而秦嘉居然背叛他,更立景駒為楚王,實質上及名義上都不合理,此乃大逆不道之行為,應共擊之。”
在楚地各部落長老號召下,景駒的陣營立刻眾叛親離。項梁乘機全力攻擊,秦嘉被迫撤軍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