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忙於國內的治理工作,無暇顧及邊防,匈奴於是更為猖狂,數度入侵北河一帶,秦始皇不得已築長城以防之。
始皇33年起,大將蒙恬數度北伐,收復北河之南44縣地,匈奴稍畏之,北徙十餘年。
一直到秦皇朝滅亡後,匈奴才再度南侵,並渡過北河來騷擾中原北方地區。
這時候,匈奴的大頭目是個名字叫作頭曼單于。
頭曼單于原已立長子冒頓為繼承人,冒頓之母死後,頭曼更立新的閼氏(王后)。這位閼氏又生了一位幼子,頭曼愛妻心切,想立少子,而廢除冒頓的繼承人權位。
這時候,匈奴的東方有東胡國,西方有大月氏,都非常強大,和匈奴鼎立而三。
為維持和平共存,以發展南侵中國的實力,匈奴、大月氏和東胡間,曾簽定共同防禦條約,三方面各以皇子為人質,冒頓因此便被派往大月氏。
但頭曼根本不把冒頓的性命當作一回事,不久便又和大月氏鬧翻,雙方兵戎相見。頭曼更率騎兵隊急擊月氏。月氏國王乃欲移害冒頓,但冒頓善於交際,建立了頗廣的人脈體系,因此及時獲得訊息。他便在友人協助下,盜取月氏國最好的駿馬,徹夜逃亡,返回匈奴國。
頭曼雖不喜歡這位長子,但也驚訝於他的機智與武勇,遂令其為軍團將領,統有萬騎的部隊。
鳴鏑實驗,冒頓弒父自立
冒頓非常痛恨頭曼不顧其生命安危攻打月氏的行動,他認為這是父親有意殺他的證據,直接的原因在於後母及少弟有意謀奪其繼承權。
冒頓發誓報復,以確保自己的繼承權。
冒頓於是特別設計一種射出時會發聲的弓箭,叫作鳴鏑,並訓練他左右的騎射人員,只要鳴鏑射向的地方,不論目標是什麼,眾騎均需跟著以箭射之,違者立斬。
練習過幾次以後,冒頓確定大家在技巧上已無問題。
現在必須考驗騎射人員的心態,以確認所有的騎射人員是否完全無條件接受鳴鏑的引導。
冒頓以愛鳥作實驗,果然有部分騎射人員以為冒頓鏑錯了,遲疑不敢出手,立即受到冒頓斬殺的處罰。全體騎射更堅定對鳴鏑的權威認定。
冒頓又以自己的愛妻作實驗,這是個更嚴厲的考驗,結果又有數位騎射人員失敗了。冒頓毫不遲疑地斬殺之。大家更確定鳴鏑的權威及冒頓的決心。
最後,冒頓以父親的愛馬作實驗,這是大不敬的行為,但沒有人再敢遲疑了。
冒頓確信訓練已完全成功。
不久,冒頓陪同頭曼單于狩獵。
冒頓刻意安排讓自己的人馬逐漸包圍住頭曼。
眼看機不可失,冒頓以鳴鏑射向頭曼。
左右騎射人員果然盲目跟隨,頭曼及其護衛人員全死於亂箭之下。
一不作二不休,冒頓以直屬部隊叛變,盡誅其後母及少弟,很多不服從的大臣和部落長老也立刻遭到殲滅。
冒頓以強力領導得到大部分部落軍團的支援,乃自立為單于。
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
東胡國得到冒頓弒父自立的情報後,欺其內部穩定性不足,想乘機大佔匈奴國的便宜。
東胡國遣使者向冒頓要求道:
“請將頭曼單于最喜歡的千里馬送給我們吧!”
冒頓問諸長老意見,大家都認為這是東胡國故意給新單于的侮辱,應拒絕之。
但冒頓卻表示:
“不可為了愛一匹馬,而和鄰國鬧翻。”
於是答應將千里馬送給東胡國王。
不久,東胡國王又向冒頓請求:
“請送我一位單于的閼氏(王后或妃子)吧!”
冒頓再度召開長老會議。長老們均大怒地表示:
“東胡無道,侮辱我君,竟敢要求閼氏,請立刻攻擊之。”
冒頓卻又表示:
“不可因愛一位女子,而和鄰國干戈相見啊!”
於是又送了東胡國王一位閼氏。
食髓知味,東胡國王以為冒頓軟弱,頗為驕縱,接著又提出一個不合理要求。
東胡和匈奴的國境間,有一塊棄地,沒有人居住,廣達千餘里。依照傳統兩國各在一邊設有瞭望臺,作為緩衝地。
東胡王派使臣向冒頓表示:
“乾脆將這整塊棄地送給我們吧!”
冒頓再度召開長老會議商討之。
見到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