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勃等“兄弟兵”的協助,勉強可維持生存,哪敢自比為“天子”。況且沛縣不少子弟為了逃避接踵而至的勞役,得知劉邦結眾藏匿於山中,前往投奔者或許有之,但人數最多也數百人而已,成不了氣候的。

但不久,一件意外事件,又使劉邦的運氣由谷底,再次往上直衝了。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在這個世上,“無”常比“有”更有用處。以車輪為例,車輪上“有”三十根輻,都集中在車轂上,因為車轂本身是“空虛”的,所以能夠承受這三十根車輻,車輪才能轉動。因為車轂的“無”,接受了車輻的“有”,車輪才能發揮作用。

揉和陶土作成各種器具,器具以陶土為外殼,本身是“有”,但器具中間的空虛是“無”,器具之所以發揮作用,是其間的“無”,而非周邊的“有”。

建築房子,開鑿門窗,真正能住人的是房屋內面的“無”,而非窗戶的“有”。

由這些例子可見,看得到的是“有”,但發揮作用的卻是“無。

這種哲理看似深奧,其實很淺顯。

自己沒有太多主見的,才能接受各方面意見,揉和成共識,以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我們常以器量不足評估某人的能力,那些急於表現自己、以自已利益為中心的人,常不是很好的領袖人才。

真正的領袖是懂得吸收別人意見的,他的器量表現於其心胸之寬厚,所謂“有容乃大”、“宰相肚內可撐船”,都是在表現空虛的力量。沒有立場,以大家的立場為立場的,包容得愈多的,發揮的力量便也愈大。

劉邦看似沒有什麼才能,其實他是“文武通吃”的。講義氣,論豪爽,他對低階層的市井人物吸引力頗大。他那副毫不在乎的形象,卻又不讓人覺得太粗野,像呂公、蕭何等文治派的也頗欣賞他的魁力,使他得以腳踏黑白兩道,能屈能伸,可以當治安官,也可以當通緝犯。

但更重要的在於他的“無私”。他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派”,雖然尚不至於魯莽,但的確也從不怕事。或許是天生高貴異相,使他對自己信心十足,對意外的挫折和打擊並不太放在心上。必要時,他大多能配合著大家“頂著鋼盔往前衝”,反正死了也是命,擔心也無太大“路用”。

不太會計較,不太注意自己可能會有的傷害,大大方方往前邁進;劉邦最可愛之處,便在於他不在乎自己的立場,也沒有什麼私慾,只要大家肯接受他的領導,他是那種可以把“生命”交給眾人的人。

劉邦大傳……第三章 初成氣候

第三章 初成氣候

劉邦以蕭何及曹參為主要參謀,盧綰為侍從官,夏侯嬰、任敖、周勃、灌嬰為部將,最為驃悍的樊噲則為先鋒。劉邦下令攻胡陵及方與,並將大本營基地暫設故鄉豐邑。

陳勝起義,楚民響應

秦二世元年秋天,陳勝、吳廣等起兵於蘄(今安徽省),成為正式以武裝力量反秦的第一人。

這年劉邦三十八歲,仍匿居於山澤中避難。

陳勝的力量其實並不大”只是楚地各部族一向對秦皇室反感最大,乃趁機殺害各郡縣之秦王朝官吏,到處響應起義。一時間,蘄地周圍的經、酇、苦、柘、譙等縣,皆成了叛軍統轄的範圍。

吳廣乘機收編各郡亂民,劫取糧倉,使實力大增,等到進入河南一帶時,已有車乘六百、馬千騎,士卒更多達數萬人,成了一支強大的軍團。他們的目標是過去的陳國首都陳城。

陳國原是舜帝后代的封國,春秋末期為楚國佔領,成為楚國涉獵中原的前進基地,因此建設上頗為完善。經過戰國的兩百多年,這地方居民對楚文明已相當認同,戰國末年時楚國京都郢屢遭到秦軍攻破,一度便定都於此。秦國統一後,在這裡設有郡治,由郡守治理之。

陳勝的故鄉穎川雖非楚地,但他舉事的地點在楚,班底更大多是楚人,所以得到陳城父老的熱烈支援。於是郡守不敢守城,棄職逃脫,陳勝順利攻破陳城,並在此建立軍事基地。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秦始皇晚年流行於楚地的“秘密箴言”,也象徵楚人反秦的強烈意識。因此,陳勝進入陳城後,各地楚國部落領袖及長老也立刻響應,紛紛向已奪取楚國故都的陳勝軍團輸誠,使陳勝在一夕間成了抗秦楚軍的首席領導者。

偶然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