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張耳和陳餘兩人共同建立的。張、陳兩人是魏國人,雖擁有國際聲望,但由他們擁立的趙王室,卻不容易得到趙人的向心力,張耳匆匆躲入鉅鹿,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張耳年紀較大,陳餘是他的子侄輩,但陳餘非常仰慕張耳之風采,兩人結為刎頸之交。秦滅6國後,曾重金通緝兩人,他們雖不斷化名逃亡,感情卻更為堅定。
陳勝起義時,張、陳兩人曾投奔為其部將,並與武臣共同受命經營趙地。由於陳勝的組織鬆懈,張耳認為機會來了,便擁立武臣為趙王,正式建立趙國。
但武臣的政權根本得不到趙國遺民的支援,張耳和陳餘在經營上相當辛苦。不久,武臣遇害,張、陳兩人立刻認真去找到一個名叫歇的原趙宗室遺族,並擁立他為新的趙玉。
情勢雖較轉好,但曾為中原無敵軍團的趙國部隊,自然仍不服氣魏國籍的統帥,因此張、陳兩人所統領的趙軍,力量一直都不大。
張耳等進入鉅鹿後,章邯手下的首席智將王離,立刻率軍重重包圍,幸好城內糧食尚多,不至於很快陷落。
富於謀略的張耳,很快看出鉅鹿是個相當不錯的決戰戰場。以外交手腕煽動其他諸侯,一向是他的專長,因此雖是危機重重,張耳仍興奮地想導演這場空前龐大的“抗秦大決戰”。他對趙王說:
“只要各國的勇士群集在鉅鹿平原上,將和秦國進行最猛烈、最具有決定性的一戰。”
張耳不斷鼓勵在鉅鹿的趙軍,讓他們體認自己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以能夠成為秦軍潰滅之戰的誘餌為榮啊!”
守住孤城,最重要的是等待外援。張耳發揮了他驚人的外交天才。
楚懷王派出北征軍團,首先響應其號召。
齊國兩大集團——田都、田建,都派出了部分的武力前來援助。
北方的燕國和代國也來了數萬軍馬。
連剛建國不久的魏國,也派出少數兵力前來湊熱鬧。
張耳也深知除了楚國外,其他諸侯的兵力,不過是“啦啦隊”而已。因此當宋義在安陽連待46天時,張耳接到情報,真是氣急敗壞了。
援軍若發揮不了力量,城內守軍士氣可能會崩潰,那麼就前功盡棄了。
這時候,張耳尚餘的一個希望是在北方駐紮的生死之交陳餘的軍團。
刎頸之交,背信忘義
陳餘在邯鄲陷落前夕,正率著自己的軍隊,和刺殺武臣的李良軍團作戰。趙軍作戰力強,李良不敵潰走,陳餘便將其軍團部署在常山附近,號稱河北軍團。
張耳陪同趙王逃入鉅鹿時,陳餘也將軍隊帶到鉅鹿北面,互成犄角,以監視王離軍的動向。
但陳餘卻以靜制動,對鉅鹿趙軍的危機視若無睹。張耳數度派人催其出兵,陳餘皆“敷衍兩句”而已。連來到附近的諸侯部隊,都看不過去:
“趙國有危機,身為大將的陳餘卻置之不理,卻要我們外人去冒險,真是豈有此理!”
張耳不得已,便派自己宗族的大老張黶及陳餘宗族的領袖陳澤冒險出城,來到陳餘營中求援。
“右丞相(張耳)和將軍乃刎頸之交,怎能背信忘義?鉅鹿城危在旦夕,將軍卻坐視不救,恐為天下人恥笑。”
陳餘卻無動於衷地表示:
“在趙地附近的秦軍多達30餘萬,就只算王離圍攻鉅鹿的兵力也有10餘萬,我河北軍團區區2萬餘,若莽撞行事,無異白白送死,不如保留實力,以待機會!”
兩位特使極力哀求,陳餘隻好派出5千軍隊,由兩特使率領偷偷入城。
但這個特遣部隊的行動,早被王離發現,尚未近城使被擊得潰敗。
正當鉅鹿的守軍即將崩潰之際,卻傳來振奮人心的好訊息:滯留安陽的楚國主力部隊,在項羽率領下急速北上,先鋒部隊甚至已渡過黃河,即將接近鉅鹿戰場了。
章邯VS項羽,智將對猛虎
在秦軍主將章邯的心目中,鉅鹿也是個大會戰的主戰場。
章邯雖然擁有30萬大軍,其實也是相當麻煩的。所有的糧秣完全自理,關中不可能作任何補給,尤其進入11月寒冬後,運輸困難,因此章邯也認為唯有速戰速決,才可解除秦軍的危機。
“在鉅鹿將一切問題都徹底解決吧!”
因此他也將兵力全部部署在這一帶。
主力軍由自己率領,坐鎮鉅鹿南方的棘原城,約有20餘萬人馬。
前鋒部隊由一向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