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心目中,是位兇殘惡棍。況且西征所經途中,過去均是楚秦會戰的重要戰場,陳勝和項梁在這地方也遭嚴重反抗而失敗,如再派項羽前往,勢必會遭到更頑強的反抗,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為今之計,不如派遣一位有長者風度的將領,以‘義理’的形象主導這場戰爭,並以此向秦國父老兄弟宣示楚國治世的態度。秦國父兄長久以來,對他們君王過分嚴苛的執政方式,早已深受其苦,此時若是有位心懷仁義的長者前往,不以侵暴的行為對待他們,反而比較能鬆懈他們的反抗心,也比較容易攻得下來。

“以這種標準,項羽絕不可派遣在這條西征戰線上。綜觀諸軍團將領,只有劉邦一向寬大溫和,正合乎此形象,宜任命他為西征軍統領!”

楚懷王乃正式下令,項羽隨同宋義北上去對抗章邯,解除鉅鹿之圍,劉邦則出任西征軍總司令,向西收編陳勝和項梁失敗後殘留在各地的軍團,並彙集力量,準備入侵關中。

這件人事安排,有些值得我們去關心的焦點。以現有資料來看,項羽對部屬極重禮節,加上本身條件好,深得部屬崇拜,惟一的弱點是年紀較輕,經驗不足,但是有范增從旁協助,應不致有太大毛病。

對內部而言,項羽的領導魅力是絕對足夠的,工作效率又高,這樣的將領的確找不到什麼缺點。

作戰方面,項羽英勇無比,衝刺時經常身先士卒,因此由他領隊,軍隊特別勇敢,士氣高昂,戰場上的效率幾乎無人能比。

因此,他在打擊敵人方面也特別有效率,經常毫無顧忌的殘殺對方。他的震撼力雖強,但是在處理襄城治理降兵事件時卻嚴重傷害楚軍形象,反而堅定秦軍抵抗之心,這便是楚國長老們所謂“剽悍滑賊,不可遣”的主要原因。

劉邦正好相反,出身農家,使他幾乎無法操作“繁文縟節”,誠如王陵日後對劉邦的評語“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所以由“內部管理”上來講,劉邦是不容易令人“服氣”的領袖,除了少數深知其“個性”而喜歡他的人外,以“理性”來看劉邦的領導風範並不算特別突出。

不過看似“無效”的管理,卻也使劉邦給人較少壓力。夏侯嬰便認為劉邦那種“無為”的領導方式,更讓別人覺得他需要幫助,而產生一股讓人喜歡接近的領導魁力。

對敵人而言,總覺得劉邦是個溫和而較容易協調的對手,他沒有強力的主見,總擺出一副“可以談”的姿態,也頗合乎兵法上所言的“無智名,無勇功”,這便是楚國長老們口中的“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但劉邦也絕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軟弱無力。他平常的表現頗大膽而無視困難,加入項梁陣營後的表現也都相當有“成績”,所以才會被視為有“獨立”作戰力的將領。只是他的領導方式和項羽完全不同,卻也因為這不同的形象,在別人心目中反而成了“旗鼓相當”的對手。

這個事件讓劉邦異軍突起,在楚軍中和項羽擁有平起平坐的競爭地位。

劉邦的軍隊在碭集結,由於均屬二軍,因此組織小而雜,但劉邦仍大膽地揮軍西向。當他率軍直入穎川附近的杜裡時,便碰到了秦國駐在魏地的守軍,劉邦軍發動猛攻,秦軍以後方補給戰線太長,退守至昌邑和高陽一帶。

劉邦的西征軍,一開始還算順利。

北征軍團,明爭暗鬥

楚軍的真正主力,在宋義統領的北伐軍團,其中主要成員仍是“項家軍”。

編組前後,項羽心中充滿了矛盾,他很想和章邯拚個死活,以報項梁之仇。但由於楚懷王命令宋義為上將軍後,“領導權”不在自己,讓項羽非常不服氣,因此有段時間在情緒上項羽寧可爭取西征軍團的領導權,至少可以先攻入關中,也算為項梁的失敗洗雪前恥,只是這個希望也落空了。

項羽暴怒下,甚至有意和楚懷王翻臉,幸范增力勸,又詳細分析各種可能的利害關係,項羽才勉強同意率領自己的直屬軍團,和宋義一同出發。

儘管項梁軍團潰散,但楚國到底幅員廣大,很快又召集了足夠的兵力。於是在“卿子冠軍”的旗幟下,楚軍由彭城北上,打算直接攻向鉅鹿,以解救趙國之圍。

宋義也是楚國貴族名門出身,深懂楚國傳統禮節,為了壯大聲勢,他刻意修飾北征軍團的陣容。項羽所率領的先鋒部隊以騎兵為主,在前面開路並蒐集前線情報,宋義自己則坐在軍車上,前後左右由執旗的騎兵護衛。主力的中軍由龐大的騎兵團及步兵團間隔組成,緩緩前進,後軍則由范增率領,負責後方糧食補給和糧道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