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共計國家大事,卻寧可和一宦者獨自在此嗎?陛下難道不見趙高亡秦之事乎?”
劉邦不好意思,大笑而起,立刻上朝議事。
淮南王見醢起義
秋七月,再度發生震撼天下的大事。
惟一僅存的異姓大諸侯——淮南王英布舉兵造反。
英布和彭越相同,都是盜賊出身,但彭越以打游擊戰出名,並未成為正規的將領。
英布則以其過人的猛勇為項羽所欣賞,成為楚軍先鋒軍團大將,作戰之勇敢被公認僅次於項羽,即使龍且都尚遜他一籌。
不過項羽似乎看不起英布的出身,一直未給予他應有的禮遇,這也是英布後來叛楚投漢的最主要原因。
劉邦自己也幹過土匪,所以對英布倒不會用有色眼光看待,甚至給予和自己完全相同的食宿條件,讓魯直的英布感動得淚流不停。
滎陽對峙期間,英布數度堅守成皋,兩人患難與共,倒建立了不少交情。
漢王朝建立後,雖然身為最南端的諸侯王,英布仍常不遠千里地參加長安或洛陽的慶典,向心力方面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但他和楚王韓信、梁王彭越同時受封,而且三人都以軍功聞名,因此在心態上也有英雄相惜之感。
韓信在未央官被害事件,對英布是件重大打擊,從此他便很少參加中央的慶典。
陳豨造反時,英布也只派部屬前往,但劉邦以其距離較遠,並未怪罪。
導火線則是彭越被殺事件。
韓信造反罪證不足,雖被殺,但總算留得全屍。
彭越就慘了,他的罪證完全是呂后捏造的,為了證明這些罪證的可靠,彭越必須完全依照造反者的處罰執行,除來首示眾外,他的身體還被分屍後醢成肉乾,分送給各地的諸侯食用。
使者送彭越之醢肉到淮南時,英布正在外狩獵,見到醢肉,又恐懼又噁心,立刻暗中令人集結部隊,注意都郡有什麼緊急的反應。
英布有位非常寵愛的妃子生病就醫,中大夫貴赫想透過妃子討好英布,因而以厚禮邀請妃子到家中飲宴。
英布接到訊息,懷疑賁赫引誘其妃子,有不可告人之事,乃下令逮捕賁赫。
賁赫逃往長安,向劉邦誣指英布謀反,他上狀表示:
“英布早有叛變計劃,趁此時陰謀未發,先捕而誅殺之。”
劉邦無法確認,乃以此狀傳閱相國蕭何。
蕭何表示:
“英布應不至於有此陰謀,恐是仇家誣告,請先械繫賁赫,再派人到英布處徵驗。”
英布見賁赫逃往長安,便懷疑他會密告國中很多不可見人之事,又見朝廷派使節來,害怕自己落入韓信及彭越被騙上京的後塵,遂殺害賁赫全家,舉兵造反'奇·書·網…整。理'提。供'。造反訊息傳至長安,劉邦便赦免賁赫,並以之為將軍,準備攻擊英布。
英布將使下計,不足慮也
劉邦召開御前軍事會議,商討對付英布的計劃。
眾將領表示:“現在除了發兵出擊,坑殺那傢伙外,還有什麼需要討論的嗎?”
劉邦聽了搖頭苦笑。
夏侯嬰看出劉邦心中的擔憂,立刻召見楚國故令尹薛公,問他對英布造反的看法。
薛公道:“英布倒是非反不可的。”
夏侯嬰問:“這又怎麼講呢?皇上已裂地封之為王,並給以爵位食邑,他還有什麼理由非造反不可?”
薛公解釋道:“去年彭越被殺,前年韓信也遇害了,這三個人原本軍事功勞最大,可謂同功一體,因此英布也自疑禍將及身,故非造反不可了!”
夏侯嬰將薛公的看法告訴劉邦,劉邦也立刻下令召見之。
劉邦問薛公,如何才能有效對付英布。
薛公答道:“英布這個人的戰術雖高明,戰略卻頗拙劣,不足畏也!”
劉邦問其故。
薛公說:“如果英布在戰略上使出上計,函谷關以東之地可能非漢所有。如果能使出中計,勝敗之數猶未可知。但若採行下計,陛下可安枕而臥也。”
“何謂上計?”
“東向攻陷吳國,西取楚國,北上併吞齊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則函谷關以東,恐非漢之所有了。”
“何謂中計?”
“東向攻陷東吳,西取楚國,併合韓魏,擁據敖倉之糧食,阻塞成皋之出口,則勝敗未可知也。”
“何謂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