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泉,甘冽爽口;茶來自雲南的上等新茶;茶具也是從景德鎮購回的上等用品,講質講色講形。小城的一些喜文弄墨的人們,便常來此聚而飲之,飲時寫詩唱和,共筆作畫,一閒對百忙,真風雅不過。
姐姐怕我在家悶壞了,就接我到紫雲閣幫她料理生意,一來這裡缺少人手,二來也讓我見見世面。
我踏進紫雲閣的那天,一下子就被它精心的佈局和精緻的裝修吸引住了。我在姐姐的陪伴下,東走走,西瞧瞧,彷彿走進了農家田園。只見清一色的竹椅竹桌擺放得整齊有序,客人們大多三五成堆地紮在一起,抿著茶水,輕聲交談;也有獨處一隅的,憑窗欣賞江面的景緻;還有的捧一本雜誌或者報紙,瀏覽上面的文章。廳內燈光如星,清風盪漾著茶香。好一個休閒清靜的所在。我不禁嘖嘖稱讚。
“這都是姐夫的傑作。”姐滿面春風地說:“他查閱了大量的有關建築和園林方面的資料,獨創了一套經營方案,再叫人制作出來的。”
姐夫?他似乎無所不能,電器,機械等東西有什麼故障,別人束手無策的時候,經他的手一盤弄就好了,至於做生意,他還是新手,可動起腦筋來就富有創意。瞧!這不是吸引了大量的客人前來品茶嗎?我在心裡暗暗地欣賞著姐夫,對他更有一份瞭解和依賴。
“姐夫他也辭職了嗎?”我問。
“沒有,他只是晚上過來幫幫。”姐笑著搖了搖頭,又指著二樓的收銀臺說,“以後你就在這裡負責一下收費方面的事情。”
望著三尺的收銀臺,我滿足地笑了。
我喜歡上了這裡的生活,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的開始,未來向我鋪開一條五彩繽紛的路。看著這眼前的一切,我沉浸在無限的憧憬之中。 設為書籤 | 收藏到我的書房
第8章 姐夫的茶經
這天晚上八點多鐘,我給一位顧客結完帳,剛抬起頭對顧客說“歡迎下次光臨”的時候,眼角瞥見一個高大而熟悉的身影——姐夫來了。
他從樓梯口,沿著一條鋪著鵝卵石的小徑,穿過幾道竹籬笆,踏過一座小橋,走到收銀臺前,笑看著我。
我的心像小鹿一樣地蹦跳不停。我定定地望著他的臉:幾個月不見,他顯得有些消瘦,但那雙明亮而清澈的眼睛越發地有神,眼角處不知何時爬上幾條輕淺的魚尾紋……
“姐夫……”我輕聲地喚著,我感到他的身子微微地顫抖了一下。
他無語地凝望著我,我感到那注視裡包含著深深的愛意。
“你怎麼做起茶樓的生意?”我打破了沉默,找了一個共同的話題。
“關於這個……”他繞過紅漆制的木櫃臺,坐在我身邊的一張春秋椅上,滔滔不竭地講起來:
“我們這個地方產茶的歷史久遠,早在西晉初年就已產茶,而且其品質比江南其它的地方要好,至今聞名全國的有云霧茶和雲峰茶。”
姐夫呷了一口茶水,繼續地說:“人云:寧可一日無油鹽,不可一日無茶飲。我們這裡飲茶的歷史很悠久。相傳,東吳末帝孫皓荒淫無度,常在宮中大開酒宴,命每位大臣必喝八升。但有個大臣酒量小,只能喝三升,孫皓便命他以茶代酒,喝過八升就免去罪責。以茶代酒,這是我國最早關於飲茶的記載了。而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這一帶。”
“飲茶素有雅飲和俗飲之分。所謂俗飲,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聚而飲之。最初只是路邊的涼棚,供人解解渴而已。南北旅人同聚一桌,不免東西南北中地一陣閒聊,其間或許談成一筆生意,或許談成一樁親事,也可能東一丁西一點地談成一個完整的民間故事。這就是俗飲。而所謂的雅飲,就是一些商人老闆知曉飲茶既然能有助談興,何不建造得舒服一些,讓人們能長談,長談就要多飲,多飲就能賺錢。這就產生了雅飲。”
“我之所以將茶樓建造得這樣精巧舒服,並融入了田園風光,就是看準了身居鬧市的人們那種對綠色生態的迷戀和對自然返樸歸真的情結。”
我環視了一下大廳,說:“來這裡飲茶的人真多,都說這裡的茶水與其它的茶樓大不一樣。”
姐夫往後靠了靠,頗為自信地說:“當然,這裡面可大有學問嘛。做生意要善於做得與眾不同,做得比別人要好,才能贏取商機。拿沏茶來說吧,除了講究茶葉品質,還講究水質。能使茶湯鮮爽度最好的水便是泉水了。我們茶樓用的就是附近山上的泉水。這泉水白而甘冽,用它泡出的茶水,倒入杯中滿而不溢。”
“可人家也是這樣呀!”我大惑不解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