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作者:' 法 ' 雷納·格魯塞 (Rene Grousset)

譯者:龔鋮

申明:本書由霸氣 書庫 (。。)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譯者序

本書著者雷納·格魯塞曾任巴黎塞尼希博物館館長,他所寫的有關蒙古史著作,據我所知有四種。1929 年出版了《遠東史》,該書分五篇:中國兩篇,印度一篇,蒙古一篇,印度支那半島一篇。其中蒙古的一篇,已經由馮承鈞譯成中文,題名《蒙古史略》(商務印書館,史地小叢書,1934 年7 月初版)。1938 年出版了《草原帝國》。我現在譯的《蒙古帝國史》,系E 卡韋涅主編的《世界史》中的一種,初版於1941 年。在1944 年又出版了《世界征服者》一書。本書在他所著的蒙古史裡面,是成書比較晚的,如果取他以前的兩種有關著作比較,可以發現不少地方,著者糾正了他過去的錯誤或遺漏。

本書的目的,有如著者自己在“引言”裡面所說的,旨在將主要的幾種蒙古史源(中國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較和對證。看了這本書,覺得著者在這一方面所做的尋究工作貢獻較大,很有參考的價值。在敘事方面, 蒙古史素稱難讀,他也費了一番斟酌,使閱讀起來比較容易,對於日期和地點也做了查考。至於本書文筆的簡潔,敘事的生動,有如蘇聯學者雅庫博夫斯基評此書所說:“有它在文學上的成就。”

格魯塞此書,上溯蒙古民族的起源,說明蒙古國家的形成和蒙古帝國的成立,至忽必烈征服中國,拔都和旭烈兀等征服羅斯和波斯之後,他認為這時候的蒙古帝國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改變了原來的面貌,他的敘事也就到此為止。在最後一章(第五章),著者討論蒙古人征服的結果,著者就事論事,未作進一步的分析。縱使有如著者所說,元代的事應歸中國史家,波斯的事應歸波斯史家來探討(見第四章第八節末),但就蒙古本身歷史而言, 向外徵略的結果,本來可能因統一而達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現反而停滯不前,著者竟朱加究問。

格魯塞此書,取材於《元朝秘史》的最多。《秘史》記事比較翔實,描寫備主要人物的性格,如札木合的狡獪,塔陽的柔弱,成吉思汗的善於投機等等,栩栩如生,足使讀者增加興趣。然而《秘史》究竟系史詩的體裁,史詩所歌頌的是個人英雄主義。格魯塞此書的敘事也深染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對當時蒙古社會的階級矛盾,他沒有分析。他所分析的不過是蒙古當時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和種族矛盾。他雖然看到蒙古當時有成立一個統一國家的要求,甚至象阿勒壇、撒察別乞、答裡臺之流,比成吉思汗更有資格繼承汗位的,都願意終止氏族間的分裂而推選成吉思汗為蒙古人之長。但他看不到這個時代的蒙古貴族,“為鞏固他們在遊牧社會中統治地位,不能滿足於舊的氏族部落組織的形式,而要求有國家形式的強大的暴力機關”,①是其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總之,著者是資產階級學者,對他書中的觀點,我們應採取批判的態度。

《世界史》主編卡韋涅在書後所作的補充,即附篇《成吉思汗系諸汗國》, 將成吉思汗在波斯、在羅斯、在突厥斯坦、在阿富汗和在中國的後裔,從世界史的角度提綱摯領地敘述其大概,對讀者檢閱極為方便,故將它譯出。書末,格魯塞有篇幅很長的“註釋和參考”,對此譯者初感覺它是尋章摘句, 無關宏旨,曾考慮應否全譯,後來尊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同志們的意見,也將它全部譯出。因為這裡面固然很多是對音問題、字義問題,但可供參考之處不少。而且格魯塞此書引用的史料很多,所引史料多在書後“註釋和參考”裡面提到,所以它可供讀者作進一步研究的參考。

我在這裡應該宣告,格魯塞引用各書,有許多地方雖然用引號而實際上往往不是原來詞句。有時因為著者有意用淺顯文字來表達原來的意義,有時因為輾轉迻譯,文字有出入。因此他所引用的如系中文書籍,我一一將它和原文對照,有時我徑用中文原文,有時徇從著者的意思,易古奧為淺顯。至於著者引用中文書籍有發生誤解之處,我於照譯之後,另外以譯者按語指出。

譯名問題,大約是蒙古史的一個最困難問題了。經過前人做了許多探索, 我譯此書,可以說絕大多數譯名都是根據舊譯。蒙古史裡面的人名、地名、族名、銜名以及其他專門名稱,不應該隨意照音用中國字表達其近似,凡是有舊譯的,應該尊重。雖然有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