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危險已經消失,德里算端就有餘力終於再去進行對異教徒的聖戰和征服德於地區。阿剌烏丁親自攻破拉加普脫諸堡壘,這些堡壘常常在塔爾沙漠邊緣抵抗,並攻取了摩臘瓦。他把更遠進軍的責任交給他的馬木魯克人將領裡面最有才幹的瑪立克加富爾。德干地區這時候有許多舊的土著王朝在那裡割據(在馬拉巴海岸的有德瓦吉里的雅達瓦、德稜幹納的卡卡迪亞、和霍伊薩拉和在極南的潘迪亞)。關於這些地方的富庶,馬可·波羅在前此幾年曾收羅了許多有趣的材料。然而這些土著王朝彼此不團結,有時還自相攻擊。因此這位伊斯蘭教大將能夠於1309 至1310 年之間制服了德瓦吉里, 於1301 年至1311 年之間制服瓦朗加爾和德稜幹納,於1311 年至1312 年之間制服了霍伊薩拉和潘迪亞。最後,他將錫蘭對面的著名印度教廟宇臘梅希瓦倫毀壞。異常富麗的戰利品被帶回德里去。這些王侯們的歸附當然還是不穩定的。當阿剌烏丁於1316 年死去,瑪立克加富爾於稍後也死去的時候,又須興兵幾次迫使德瓦古裡和德稜幹納屈服:而霍伊薩拉的維拉…巴拉拉三世(1292—1342 年)一直採取獨立態度,潘迪亞至1320 年後,即德里新朝都忽魯黑臨朝之後始亡。但是這些戰役為德里算端增加了威望和獲得大量黃金:一切印度教徒在他們的面前戰慄,他們的聲名傳播到海外。
在此期間,察合臺汗國和波斯汗國之間益相水火;最初幾個伊兒汗:旭烈兀、阿八哈、阿魯渾、合贊,雖然和東邊的從兄弟們不和,但方有事於西方,一般的說,他們是無暇注意到東伊蘭的事件的。約在1300 年,阿富汗方面的察合臺系人曾進攻赫拉特和起兒漫,並沒有受到什麼膺懲。然而伊兒汗完者都(1304—1316 年)自以為有責任將察合臺系在阿富汗的屬地合併。因為有這種情形,察合臺汗不顧中國皇帝的不滿而對呼羅珊反攻。我們現在不去追敘這個複雜爭端的令人厭煩的細節,僅僅說,到了大約1320 年之際,秩序大體恢復。此後,怯伯正在那裡重整察合臺汗國而波斯由闇弱的不賽因繼位,怯伯的嗣位人答爾麻失裡(1326 年)又萌生西向擴充領土的野心。或以為他曾進兵印度,這一說有待研究:印度歷史家巴拉尼是這個時代的人,他不但沒有說到這次進兵,而且明確認為,蒙古人自1304 年戰敗之後,便沒有再在印度露面。與此相反,一種分割波斯的計劃,曾在答兒麻失裡和德里算端之間形成,這是很肯定的和很自然的事情。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一述答兒麻失裡的合夥人,即德里算端謨罕默德都忽魯黑(1325—1351 年):這一種任務比較容易,因為有新近發表的伊什瓦里·普拉瑟德的著述。
當對蒙古人作最後鬥爭的時候,1300 年左右有一個突厥的哈剌溫那家族(這個家族可能夾雜有阿富汗或印度的血統)的首領,在印度卓著聲譽。當1320 年,發生了一次軍事革命,他被擁立登上德里的寶座,稱都忽魯黑沙。曾經是他得力助手的他的兒子,於1325 年繼位,〃奇…_…書……*……網…QISuu。cOm〃或者是弒父自立;用謨罕默德·都忽魯黑的稱號,他此後在位二十六年。他承襲了一個帝國,自從瑪立克加富爾勝利以來,這個帝國在名義上幾乎是包括印度全境。從德里至印度河,設定有十個政府:德里、漢西、薩馬納、庫赫蘭、薩爾蘇蒂、卡拉瑙、拉合爾、木勒壇、烏赤、錫瓦斯坦。在恆河流域,另外還有六個:卡瑙季、烏特、巴達翁、卡拉、比合爾、拉克瑙蒂。此外,摩臘婆和胡茶辣是過渡到德干五省的途徑,這五省是:德瓦吉里、賈傑納加爾、特林加、德瓦拉穆德拉和馬八兒。除去一些侯國分佈在塔爾沙漠的周圍者之外,不在這個範圍以內的只有迦溼彌羅(克什米爾),喜馬拉雅山中的泥婆羅(尼泊爾)和印度的最南端包括錫蘭島而已。據說,德里的算端能夠動員三十七萬人和幾千頭象。
但是有人以為在謨罕默德·都忽魯黑即位後不久,答兒麻失裡就敢於進攻這個強國,侵入旁遮普。關於這一點,文獻不明而且矛盾。可以肯定的是, 不久之後,這兩國的君主互相友好而且共同擬定一個計劃欲進攻波斯的伊兒汗不賽因。這個計劃後來沒有結果,如果不是因為它顯示蒙古人的勝利促使所有東方的君主團結一致,是不會使人對之發生興趣的。這兩個盟友試圖爭取埃及的馬木魯克算端的合作,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埃及算端還信守著他家族的傳統,把旭烈兀一系人看做敵人。在另一方面,中國的蒙古皇帝似曾派人告訴成吉思汗後裔察合臺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