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部分

洋洋的說道:“大帥,這還有什麼好考慮的。如今我軍軍糧斷絕,當然要依照慣例行事。如此,我軍可保持戰力不減,更可令敵軍誤以為我軍軍兵無糧乏力,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折可求此言一出,當即滿營眾將,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驚愕的看向折可求,即使折可存也不例外。

沒辦法,折可求雖然沒有特別註明,可此時的一個慣例,卻是所有眾將都知道。沒別的,那就是吃人。

吃人,對於現代人可能不可思議,無法想象。

可對與如今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不是什麼大事。且不說吃人之事,自古流傳,不少兇暴的將帥就用人肉充作軍糧,所到之處,就地擄掠民眾為食物。

如十六國時,前秦苻登領兵征戰,把殺死的敵兵叫做“熟食”。對軍士們說:“你們早上作戰,晚上就可以飽餐肥肉,不必擔心捱餓。”

於是,部下都甘願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飽後再作戰,勇猛異常。

唐末時,秦宗權更常派遣部將四處屠殺百姓,行軍時,他的軍中更是從不帶米麵,把殺死的人用鹽醃起來,隨軍攜帶,作為軍糧。

其他的如唐末楊行密,隋末的朱粲等等,更皆是如此。尤其是朱粲更狂言:“只要國中有人,我軍中無糧患。”

甚至就是到了清代,南明將領李定國攻打新會,城中糧盡,清軍守將就以城內的百姓為食。

而且,就算不提過去將來,只是提如今。折家軍與西夏軍作戰時,軍糧盡時,那也是吃過敵軍俘虜的,甚至就是善良弱小的百姓,就是在此時如今天下大旱的情況下,就是這江浙一帶的老百姓,那也是吃過人的。互相之間易子而食,以及直接吃人屍體的,全都是常事。

故此,這折家軍的眾將,對吃人並不懼怕,也沒有什麼牴觸。只不過,他們原先吃的都是敵軍,卻是做不到後世清軍那樣吃自家城內的百姓。

而且,大宋以仁孝治國,即使折家軍在西北趕上軍糧斷絕,不得已吃西夏敵軍的屍體,也只是私下吃,偷偷的吃,不敢讓朝廷知道的。否者,那一幫不知飢餓的命官文人,卻是不管軍兵生死存亡的唯一選擇的。

而今,折家軍強行撤退到饒州,強行駐軍在了樂平,本已搶了部分災民的糧食,如今更要計劃把他們保護守衛的百姓當糧食吃掉,即使此事不會傳出,不會被朝廷知道,這些折家軍眾將的良心,那也是有些不安的。

不過,卻也不得不承認,折可求此策,雖然沒有人性,可確實管用,別說是那只是作為幌子的方臘大軍,就是一心想收服折家軍的李民,等上幾日,不見折家軍動換,也會上當以為折家軍沒糧餓暈了。大意之下,措不及防的被折家軍打一個突擊,乃至大敗,那也未必沒有可能的。

當然,那也得是建立在李民沒有親臨,或者親臨而沒有動用雷霆永珍域的情況下。否則,單憑李民一個人,直接殺了折家軍的全部將領,令其軍兵喪失鬥志失敗,那也是不成問題的。

好在,折可求這計策,雖然可行,卻是太過沒有人性。折家軍的眾將,雖然在聽完提議之後,皆都認為可行,卻也是沒有一個有臉提出贊同,那實在是太沒天良了。

最終,這個計策好壞的決斷,依舊落在折可存的頭上。當頭的,那可不僅是有功勞是你的,這責任也是你的。

折可存臉色變幻多時,目光越來越冷。在他看來,此等絕境之時,也就只有此策了。何況沒糧也只是暫時的,兩天的光景,四萬大軍,最多也就是吃上幾百人。這點人連一次大戰的戰損都不到,絕對可以算在合理消耗當中,以幾百人的犧牲,換取對敵方臘大軍的勝利,絕對的值得。

可就在折可存痛下決心,決定採用折可求這個計策時,折可適卻是出言說道:“大帥!不可草率。此策隨屬無奈之舉,可畢竟有傷天合。我本守疆之軍,護得就是我大宋百姓。而今我軍卻要以自家百姓就食,我軍存在,又有何意義?況且,以百姓就食,這樂平本就不大,幾百百姓為食,我軍就算做的再機密,也定難瞞過樂平百姓。若是此事傳揚開來,此地卻是不比邊陲,必被朝廷得知,我朝以仁孝治國,朝廷盡是腐儒之輩。言官彈劾,文人口誅筆伐,大帥必然獲罪不說,我折家軍累世聲名也必定盡毀。從此不復為大宋將門,大帥三思!”

折可存雖然有了吃人的決斷,可那也是逼得,甚至臉色兒都能讓折可適等人看出來,那心中的壓力有多大,自然是可想而知。折可適的這番話,可謂是說道了點上,尤其是最後折家軍累世聲名盡毀,更是不容折可存慎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