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待他們跑近營盤時,折可適已經是馬到了守門站立的軍卒跟前,長槍一擺,已是接連刺入兩人的咽喉。可隨著長槍傳來的手感,折可適當即知道:不好!上當了。
卻原來,這站立的倆人都是假人。
而就在此時,營門前的地上,猛地彈起一面巨網。四角一兜,就把急速衝到營門前的折可適網到了網中。折可適再有通天的本領,也是難以在網內掙扎。
尤其是那折可適手中的長槍,極擅穿刺扎挑,可對與這般的網眼,卻是難以施展。而且,隨著巨網收攏,連馬帶人的被吊在李民大營的轅門上,巨網收縮,折可適就是想抽出背後的寶劍,割斷網繩,那也是做不到了。
而且,就在折可適入網的同時,一串銅鑼響亮,李民營盤內的寨牆後,猛地跳出一排弓箭手,卻原來,李民的營牆後,都挖一條壕溝,李民的軍兵都隱身其中,就等這敵軍偷襲了。
那些弓箭手跳出壕溝,當即就是一陣亂射。那折可適帶領的八千軍兵,原本猛看到折可適被巨網吊了起來,都是齊齊的一愣,而就這一愣的工夫,無數敵軍就冒出來了,無數弓箭也射過來了。這些折家軍偷襲的軍兵,為了隱秘移動,本就都穿得輕甲,也就是大宋軍甲紙皮鐵三個級別中的,紙鎧布衣那個級別的,猛地對上這許多的弓箭,頭排的當即被射成了刺蝟一般,隨即二排的也是倒地不起。
折家軍即使精銳,在主將被吊起示眾,己軍不斷被弓箭射倒的情況下,也是全無了鬥志,當即反身而逃。
可這翻身一逃,把後背露給了李民的弓箭手,那傷亡可就更大了。而此時,震天憾地的馬蹄聲隆隆傳來。李民側營預備的騎兵隊,已經是衝出了營門,直殺而來。
那折家軍偷營的步軍,既沒有準備長槍軍陣,又沒有重鎧重盔,更是士氣全無沒人指揮下四散奔逃,卻又如何抵擋的這般騎兵衝殺,當即更加散亂,死傷無數。
幸虧,李民軍優良的傳統比較好,眼看大局已定,隨著李民第九騎兵軍第一騎兵師師長劉錡的一聲喊:“跪地投降者不殺!”
四下騎兵,盡皆響應。一邊高喝著,一邊毫不猶豫的戰刀飛舞,把那些沒有跪地的折家軍卒,砍做兩半。
李民軍雖然善待俘虜,也給他人做俘虜的機會,可前提卻是要保護好自身,而且對方是俘虜而不是敵人。對敵人仁慈,那就是對自身的殘忍。只要對方不跪地,那就有還手的可能,那就是敵人,敵人就要殺!
好在,折家軍的這些軍兵也不是傻子,雖然他們向來與西夏軍作戰,從來沒有投降過,可眼看人兩條腿的跑不過四條腿,放下武器跪地的就不死了。當下也是紛紛的在榜樣作用下,跪地投降。八千軍兵,愣是還有四千倖存。而李民打的伏擊,更是沒有什麼傷亡。
眼看著李民軍營歡聲雷動,取得了一場勝利伏擊戰之後,重新恢復了平靜,樂平城門,再次悄悄的開啟了。
第十六卷 第十三回 人算不如天算
“給我衝!第一個衝進敵營的,老子賞銀一百!”
折可求領兵摸近李民大營後,意氣風發的大喝一聲,好似勝利就在眼前一般。只不過,他這給我衝,與先前那折可適的跟我上,卻是有著本質的不同。
折可復鄙夷的看了折可求,隨即領五千騎軍上馬,狂飆而出。而折可大也隨即令這兩萬步軍突擊向前。
此次,在犧牲了折可適作為第一波誘餌之後,折可求率領的第二輪偷襲大軍,可是寄託了折家軍全部的希望,除了折可存還需要領軍鎮守樂平之外,折家軍的眾將,幾乎是都上了,連剩下的五千騎兵,那都一個不剩的派出來了,真可謂傾囊而出。折家軍務必要一戰而勝,並救出折可適。與之相比,折可求的那點小心眼,折家軍眾將,卻是沒工夫計較了。
要說,折可適的這個軍略,勝算還是很大的。畢竟騎兵出動,那都是需要時間的,李民的騎兵剛剛出戰一回,回去必然要歇歇馬力,戰馬的馬鞍一卸,戰士的盔甲一脫,突逢意外,絕對難以快速應戰,被折家軍打一個不備,縱使人多,也難逃敗亡。而至於那些步軍,倉促之間想迎戰折家軍的騎軍,那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原本以為李民大軍剛剛得勝一戰,守備必然鬆懈,軍兵必然回營休息。可折可復剛剛領著大軍衝到李民大營前,立馬又是銅鑼大作。無數的弓箭手再次從營牆後的戰壕中跳出,密集的弓箭,再次鋪天蓋地而來。
只不過,這一回折可復領的這些騎兵,各個盔甲在身。其防禦力卻是遠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