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鐠兌蚨哉糯康茸髡接洩Γ�環饢�鋃嘉盡5�槍�鐠隊胝糯康日蕉肺濉⒘�輳�茨莧〉檬だ��鵒�擁鵲某�苑段Х炊�找胬┐螅��凹健⒂摹⑶唷⑿燜鬧蕁A櫚壑釁轎迥輳�188年),漢朝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虞過去即曾做過幽州刺史,對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一向採取安撫的政策,成效較好。所以這時漢朝仍把他遣回幽州。劉虞到薊後,“罷省屯兵,務廣恩信”,對烏桓貴族“開許善路”,只懸賞緝拿張純。純走出塞,為部下所殺。於是靈帝遣使就拜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董卓掌權,又進虞為大司馬、襄賁侯。幽州地處邊塞,資用經常不能自給,每年需從青、冀二州賦調抽款二億餘,始得維持開支。後來連年戰爭,幽州無法再得到外州援助,賴有劉虞處置得當,情況有所好轉。《後漢書》卷73《劉虞傳》稱虞:

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溫恤,為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徙。虞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遠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歸心焉。

以上敘述,不免有渲染過甚之處,特別是最後兩句言豪強富人因劉虞持身節儉,便改變了自己的奢侈僭越行為,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劉虞注意生產,提倡節約,使幽州經濟情況有所好轉,應是可信的。

劉虞到幽州後,撤去諸屯兵,唯留下了原來立有功效的降虜校尉公孫瓚,令他率步騎萬人屯駐右北平。但公孫瓚一向主張用武力掃滅烏桓,劉虞卻“欲以恩信招降”,公孫瓚經常“縱任部曲,頗侵擾百姓”;可是劉虞卻“為政仁愛,念利民物”,因此這兩個主張和作風迥然不同的要員,便不能和平相處,嫌隙日益嚴重。

獻帝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黃巾軍三十萬人進入勃海,準備與黑山軍匯合。公孫瓚率領步騎二萬迎擊於東光縣(屬勃海郡,在今河北東光縣東),打敗了黃巾軍,收得生口七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公孫瓚因鎮壓農民軍有功,被提升為奮武將軍,封薊侯。隨著公孫瓚軍事實力和官爵的升高,其貪慾也跟著增長,他迫不及待地要與袁紹爭奪冀州。他先上書朝廷,陳述袁紹不忠不孝的各種罪惡,然後提師南下。戰爭開始時,瓚軍頗佔上風,冀州各城多叛紹從瓚,瓚以田楷為青州刺史,嚴綱為冀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初平三年(192年)春,公孫瓚與袁紹大戰於界橋(今河北威縣東)之南。瓚以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陣,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騎,白馬義從為中堅。旌旗鎧甲,至為鮮明,光照大地。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兩側,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麴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瓚見義兵少,縱使騎兵直前陵蹈。義兵先皆伏楯下不動,瓚騎未至數十步,義兵始同時俱起,揚塵大呼,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瓚兵頓時土崩,大敗奔逃,瓚所置冀州刺史嚴綱臨陣被殺。義兵一直追至瓚營,拔其牙門,瓚退還薊。從此,瓚與紹戰,常居劣勢。

公孫瓚不僅與袁紹是對頭,他同劉虞的關係也越來越壞。瓚與紹戰,虞屢加禁止,瓚不從命,劉虞縮減對瓚的軍糧供應,二人怨隙愈深。瓚為防虞襲己,於薊城(今北京市大興西南)建築高臺。虞數請瓚相會,瓚託病不至,於是虞有討瓚之意。初平四年(193年)冬,虞親率諸屯兵合十萬人攻瓚,從事程緒以“兵起蕭牆,非國之利,加勝敗難保”,勸虞勿行。虞嫌緒“臨事沮議”,殺之。虞出師時,告誡軍士:“無傷餘人,殺一伯珪而已”。時州從事公孫紀知虞謀而夜告瓚,瓚部曲放散在外,瓚倉促間聞虞軍將至,頗為恐懼,即掘東城欲走。可是劉虞素來不習兵事,平日既不訓練士卒,戰時又不讓燒人廬舍,所以軍隊雖多,卻攻不下城。公孫瓚見有隙可擊,乃率銳士數百人,因風縱火,直衝虞軍而大敗之。劉虞北奔,被禽還薊。不久,獻帝派遣使者段訓到薊。瓚誣虞前與袁紹等謀為天子,脅訓斬虞於薊市。

公孫瓚既殺劉虞,盡有幽州之地。但虞素有恩信,部下多欲為之復仇。興平二年(195年),虞部屬鮮于輔等率州兵並招聚烏桓及漢民數萬人,大破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於潞(今北京市通縣東)北。袁紹又遣麴義及虞子和將兵與鮮于輔合擊公孫瓚,敗之於鮑丘(在今北京市密雲縣)。於是瓚地日蹙,退守易京(在今河北雄縣西北),不敢出戰。瓚在易京城內為圍塹十重,於塹內築京(大糧倉),積穀三百萬斛。自言:“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谷,足以知天下之事矣”。可是到建安四年(199年)春,這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