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街上。她的表情有些高傲還略帶輕蔑,同時又使人覺得她在掩飾內心的痛苦。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捷克斯洛伐克發現了這幅畫的草稿,草稿上的人物表情和姿勢都與畫中的人物相似,此外,畫家的女兒也為他當過模特兒。實際上這幅畫是集幾個人的形象完成的。也許畫家的目的就是讓觀眾去琢磨她那神秘的身世和心理狀態。

克拉姆斯科伊用幾十年的功夫在創作一幅大的作品《哈哈大笑》,從1877年畫到1882年,每天幾乎用十幾個小時作畫,最後還是沒有完成。他感到自己力不從心。在該畫中他描繪的是基督怎樣遭到世人愚蠢的嘲笑。

這位傑出的大畫家沒有活到五十歲便逝世了。他死在畫架前,手中還握著畫筆,正在為一位醫生畫像。克拉姆斯科伊雖然未曾創作過像列賓、蘇里科夫那種人物眾多、構圖複雜的歷史大畫,但他的藝術思想和人品卻教育和影響了一大批美術後人。

我佇立在他的墓前。他的墓碑在墓群當中顯得極其簡樸,是一座灰色大理石方尖碑,沒有任何裝飾,碑座上只刻著簡簡單單的四行字:

畫家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

克拉姆斯科伊

1837—1887

敬愛他的人不斷前來瞻仰。每次我來到他的墓前時,都有鮮花擺放在墓碑前。他的墓碑附近還有巡迴畫派幾位好友的墓:希什金、庫因吉等人。

2003

永恆的魅力

——伊·列賓(1844 —1930)

伊·列賓的名字早在我少年時代就銘刻在心中了。我在哈爾濱讀書時,流落到我國這座北方城市的俄羅斯美術家們,包括我的老師,經常提及列賓。我們的俄語課本中印有列賓的作品,如《列夫·托爾斯泰像》、《穆索爾斯基像》等。那時,哈爾濱還有幾位俄羅斯畫家以臨摹列賓的《扎波羅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