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居然考了80多分,數學也考了70多分。媽媽疑惑地帶她去做智商測定,幾家醫院的測定結果幾乎是一致的,馬月是個智力超常的孩子,她的智商指數在130以上。
但是,即便是這樣,在同學和老師的眼裡,她不但是個傻子,還是個瘋子,她走到哪裡都會有人指指點點地說:她是瘋子,進過精神病院。尤為可氣的是,當終於有個女老師對她好,把她當人看,她也對這位老師報以真情的時候,她竟被人們懷疑愛上了那位老師,是個同性戀者。
這一下,馬月完全絕望了,她怕老師,怕同學,見了他們心裡就打哆嗦,她還懼怕考試,只要考試,她就會昏厥在課堂上。為了發洩內心的痛苦,她常常躲在廁所裡用刀片一道道地劃傷自己的手。直到有一次,她想徹底擺脫苦難,便用刀片劃開了自己的手腕。幸虧發現及時,她被救活了,救活的她卻又將傷口劃開。
幸運的是,馬月就在這個時候被送到李聖珍老師家裡,李老師救了她,還使她考上了重點大學,成為一個陽光燦爛的女孩。馬月有個表妹,名叫秋子,用馬月的話說,秋子比她不幸多了,因為她沒有遇上李老師……
〃望子成龍〃的輓歌
那個秋子,是個高二學生,因為會考兩門不及格,開啟煤氣自殺了。
秋子的媽媽也像中國大部分家長那樣,節衣縮食,風裡來雨裡去送女兒學鋼琴,上各種培訓班,一心要把女兒培養成出類拔萃的人。她不能容忍女兒有一點點惰性、一點點嬌氣、一點點落後,要是女兒有一處做不到便施以嚴厲的懲罰。當秋子到了十三四歲的〃反叛〃年齡時,母女間便開始衝突不斷。衝突的結果是秋子常常被怒不可遏的母親趕出家門。
那時候秋子的父母已經離異,被趕出家門的她要麼在深夜的街頭徘徊,要麼去找爸爸。她想跟爸爸在一起,可是連房子都沒有的爸爸沒法收留她。秋子只好住到姑姑家裡。儘管姑姑對她很好,可是秋子總是擺脫不了那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虹橋▲書吧▲。
第19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8)
據同學講,秋子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孩,如果不是目前這種只認分數不認人的教育體制,不是這種不管孩子的具體喜好、智力的敏感區域等個體情況而用一把尺子衡量的標準,她也許會成為一位很不錯的導演、歌唱家或者舞蹈家的。在學校組織的文藝演出中,有一次,秋子承擔了大部分組織與排練工作,她自編自導,幹得投入而得心應手,在那種場合,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自信的秋子。
但在課堂上,她再也自信不起來了。在只看分數不認人的老師眼裡,秋子不是一個好學生。她常常因為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而萬分尷尬,恨不能鑽到地縫裡藏起來,被老師當眾罵為豬腦子、腦積水。她也因此常被喊到老師辦公室訓話,每回出來都眼淚汪汪。在這樣的過程中,秋子作為人的尊嚴一次次被剝得精光。
就這樣,她的自信一點一點被擊碎,一到考試就緊張萬分,對分數敏感到了恐怖的程度。每次考完試,她都如坐針氈掰著手算分,晚上經常做噩夢,常常一臉淚水一身冷汗地從噩夢中驚醒,但是這一切她從來都不跟父母談起。後來,有個名叫濤濤的喜歡上她,她終於感受到了一些人間的溫暖,卻被父親以〃你的學習成績本來就不好,還早戀,想不想考大學〃為由強行終止了關係。
到了高二最後,她有三門功課不及格。她又一次被喊到了老師的辦公室,老師告訴她,總成績排在最後4名的同學,高三要分流出去,而秋子就剛好排在倒數第4名。分流就是留級或者轉到職業高中,作為一個孩子,怎麼能受得住這樣的結局呢?
作為學校,也許不得不這樣做,體制就是這樣呀,高考升學率的指揮棒壓倒一切,只有將那些沒有希望的學生淘汰掉才能保證高考升學率,才能保住學校的名聲。但對學生來說,這不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嗎?被犧牲的豈不成了大多數?那些失敗者在他們的一生中也許再也擺脫不了失敗的陰影,只能永遠失敗下去了!
結果,最後的會考她仍有兩門功課不及格。秋子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吃了安眠藥之後又開啟煤氣,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令她恐懼的世界,她以自己花季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望子成龍〃的輓歌。
我想馬月說的沒錯,要是秋子遇上李聖珍這樣的老師,或許不至走上絕路。但是,問題的癥結在於,縱使李老師可以救下秋子,她能救下成千上萬的像秋子一樣處在死亡邊緣的孩子嗎?
人類為什麼要這些苦難